雷射器具有方向性好、亮度高、單色性好及高能量密度等特點,是20世紀以來繼核能、電腦、半導體之後,人類的又一重大發明。2019年全球雷射器行業收入規模達到137.5億美元,以下是雷射器行業現狀分析。
歐美等已開發國家最先開始將雷射器用於加工製造等各行業,隨後雷射技術向發展中國家如中國等製造業大國轉移。雷射器行業分析指出,2013-2019年全球雷射器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19全球雷射器市場規模為137.5億美元,同比增長5.3%,2013-2019年全球雷射器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為8.9%。
從應用領域來看,材料加工及光刻、通訊及存儲分別為61.6億美元和38.2億美元,分別占比44.8%及27.8%。雷射器行業現狀分析指出,其餘應用領域中科研與軍事占比9.3%,醫療與美容市場占比7.5%,儀器與傳感器占比7.4%,娛樂、顯示及列印市場占比3.2%。
從市場規模來看,主要分布在美國、歐洲和中國地區,近年來中國雷射器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市場占比持續上升,2019年中國雷射器市場規模占全球市場的64.9%,美國地區占全球雷射器市場的8.2%,歐洲地區占15.2%。
2019年,我國雷射器市場規模超過70億元,潛在市場規模將達到300億元。我國是活躍的製造業市場及雷射設備的主要市場,受宏觀經濟發展、製造業產業升級、國家政策支持等因素影響,我國雷射產業成為受高度關注的產業之一,市場發展迅速。
雷射器行業現狀分析指出,我國雷射器市場絕大部分份額被外資企業占據。2019年,國內雷射器市場中,IPG份額超過50%,達到52.7%;龍頭企業銳科雷射緊隨之後,但市場份額只有12.10%,與IPG差距巨大。
雖然,我國雷射產業近些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不得不承認,目前我國雷射產業(特別是在雷射核心器件方面)和雷射產業已開發國家還是存在明顯的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程度較低:在形成規模經濟的過程中,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國雷射技術在理論研究和國外的差距較小,幾乎在各個方面都與國外同步研究並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優勢,但由於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研究所與高校中,許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閣,無法實現產業化。
2、基礎研究力量薄弱:科研開發主要處於跟蹤和小批量生產階段,雷射產業所需的規模化、產業化生產技術還沒有實質性突破,特別是在高端的半導體雷射器領域處於劣勢,制約了雷射設備整體性能的提高。
3、雷射關鍵器件技術提升緩慢:國內研究生產的雷射器件和部件有相當部分還未能滿足整機和系統的要求,導致國外器件占據國內市場相當多的份額,萎縮了國產器件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國產器件生產一直依賴幾個科研院所,其生產供應處於相對壟斷地位,影響了雷射產業的發展,以上便是雷射器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雷射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雷射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