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精釀啤酒從最開始的萌芽階段一步步發展至今,行業規模和需求量均呈現逐漸上漲的態勢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和工業啤酒市場的驅動下,精釀啤酒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以下是2023年精釀啤酒行業市場分析。
隨著大眾啤酒市場的飽和,工業啤酒產品同質化、口味單一等缺陷逐漸暴露出來。國民經濟的發展促使消費者對啤酒的需求逐漸由「價廉」轉為「高質」,中國啤酒市場呈現高端產品快速發展的趨勢,精釀啤酒應運而生。
精釀啤酒行業市場分析從供需端的長遠發展來看,我國3億原工業啤酒用戶將是精釀啤酒產業亟待挖掘的主力市場。這其中,新中產階級有望成為未來的消費主力軍。行業研究顯示,消費者對精釀啤酒的消費與個人消費水平存在正相關關係。其中,月平均消費超2萬元的中高端消費者,在精釀啤酒上的月平均消費普遍超500元。因此,高端市場也將是未來產業競爭的焦點。
進入後疫情時代,穩增長、促銷費成為政策主題,精釀啤酒作為新的消費增長點,在我國有龐大的潛在用戶群體,未來發展不可限量。行業權威機構分析認為,在未來十年內,全球精釀啤酒的複合年增長率將超過8%。預計到2025年,精釀啤酒市場規模將達到1342億元。作為啤酒消費大國,隨著精釀啤酒市場越來越成熟,各個細分賽道的商機也將越來越多。
精釀啤酒行業市場規模難以確定,因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精釀啤酒市場發展程度不同。據精釀啤酒行業市場分析有關數據顯示,全球精釀啤酒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18年的440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562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為5%。數據顯示,中國精釀啤酒市場規模約為30億元人民幣。總體來說,精釀啤酒行業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但與傳統啤酒市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中國啤酒市場呈現出以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百威亞太、燕京啤酒和重慶啤酒(嘉士伯)「五強爭霸」的局面。根據精釀啤酒行業市場分析顯示,在2021年中國啤酒市場中,華潤占比32.5%、青島占比22.9%、百威占比20.3%,燕京啤酒占比10.3%,重慶啤酒占比為7.1%,前五家企業占比超90%。各啤酒企業通過收購本地強勢品牌,從而在全國各地建立優勢市場,形成群雄割據局面。
傳統啤酒龍頭和國外啤酒廠商紛紛入場,但由於精釀品類在啤酒中的占比很小,沒辦法滋養巨頭,目前尚未形成領軍品牌,還處於快速洗牌階段。隨著精釀賽道入局者不斷增多,行業競爭逐漸加劇,但競爭模式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價格戰,而是轉向品質競賽。
總體看來,精釀啤酒不管是國內還是全球市場規模都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相關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加市場競爭也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