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技術將各個角落以及層次的人們有效的聯結在一起。而在計算機的應用中,軟體應用是其核心內容,沒有軟體的支持,計算機系統無法發揮其功能,因此可以說是有效推動全球技術進步以及科技創新的力量。與下為計算機軟體現狀。
通過對全球計算機軟體現狀分析,在目前全球軟體產業發展領域,美國無疑是發展最為成熟的,近年來,印度、中國軟體產業的發展也比較迅速。世界各國對計算機軟體技術發展都十分重視,並出台了一系列國家級別的軟體開發的政策,並投資了相應的人力物力。大多數國家把開發重點優先放在了對基礎軟體的研發以及計算機軟體開發方法上。當前備受國際關注的IT前沿技術與關鍵技術主要有:大規模網絡體系;高端計算(虛擬計算、網格計算、雲計算、泛在計算);系統晶片(集成晶片);軟體工程;知識處理(海量資料庫和數據挖掘);高效系統;高可靠軟體和系統;移動和無線通信;開放源碼;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等。
通過對我國計算機軟體現狀分析,我國軟體產業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起步,隨著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發展,我國軟體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現在己發展成為國家戰略性先導產業。2000年中國軟體產業規模達到5834億元,到2009年達到9513億元 ,2010年超過1萬億元。在全國範圍內初步形成了北京、上海、江蘇、杭州、濟南等l1個國家軟體產業基地。我國軟體產業在規模高速增長的同時,產業結構不斷完善,逐步形成了軟體科研和技術、基礎軟體和應用軟體、軟體應用、軟體人才培養全面覆蓋、產業鏈配置相對齊全、完整的產業結構體系。目前,我國軟體產業發展正處於良性發展階段,軟體產業的規模、效益和出口額不斷擴大,軟體產品結構和層次不斷優化,從業人員素質和水平不斷提升。
但是目前,我國軟體業從業人員大多為從事基礎程序開發、軟體技術支持等方面的基礎性技術人員,而對於軟體技術研發具有引領作用的高層次科研人才卻極為稀缺,這成為嚴重製約我國軟體業發展的「瓶頸」。此外,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市場實際需求之間存在偏差,在國際化的競爭背景下,我國熟悉軟體行業應用和國際經營的高端複合型人才缺乏,影響了軟體產業規模和層次的提升。
我國軟體技術整體的技術研發水平和研究實力,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非常薄弱。這導致我國軟體產業在全球軟體產業鏈中處於中下游環節,所生產的產品層次和品質處於市場的最低端,核心技術缺乏,甚至在一些關鍵性、前沿性、戰略性軟體領域還處於空白狀態。另一方面,我國有不少軟體生產企業依然是小作坊式的經營和運作,未引入現代企業機制,重複的進行一些附加值低、經濟效益差,市場前景不看好的工作。此外,核心技術的缺乏不僅不利於國產軟體產業的健康和長遠發展,同時也對國家信息安全構成一定的隱患。
此外,我國支持軟體產業基礎技術研發、海外市場拓展、投融資等方面服務機制存在缺陷,不利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軟體技術、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制約了軟體產業的國際化進程。 以上便是計算機軟體現狀了,需要了解更多關於計算機軟體的報告請關注2017-2022年中國計算機軟體研製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更多計算機軟體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計算機軟體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