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ZARA和H&M都是「快時尚」銷售模式的代表性企業,其突出特點就是「時尚設計、優質平價、限量發售、快速流通」。H&M建立了產品「時尚三角」:三角的底端是顧客需求量最大的產品;中端代表著當季正在流行的產品;位於頂端的是反應最新時尚趨勢的產品或者擁有頂級設計的產品。
快時尚品牌正在掀起一輪漲價潮。日前,ZARA、H&M、C&A、NEXT等8家公司組成聯盟,支持提高代加工廠工人的薪資待遇,與此同時,這些品牌集體表示,工資的上漲「將反映在採購產品的離岸價格上」。
今年多次傳出漲價消息
目前,快時尚品牌們以「低價穿大牌」的策略快速地搶占市場,然而主打價格牌的「快時尚」也正在面臨用工成本的集體上漲。ZARA、H&M、C&A、NEXT、PRIMARK等八大服裝零售公司已組成聯盟,支持提高柬埔寨的代加工廠工人的薪資待遇。在給柬埔寨有關部門的公開信中,這些快時尚品牌集體表示,工資的上漲「將反映在採購產品的離岸價格上」。這意味著,這些品牌的產品將會漲價。
除已公開的內容外,聯盟聲明還提出將提高工人的技能,改善工作環境。對此,行業內部人士透露稱,這些品牌產品價格的上漲恐怕將難以避免。
在此背景下,日前,H&MHennes&MauritzAB(HMb.ST)在其官方網站發布聲明,稱集團多年來致力提高柬埔寨紡織行業工人工資,在多方會談之際希望再次聯合其他零售商闡明該立場。H&MHennes&MauritzAB(HMb.ST)在2013年底及2014年4月兩次公開表示將為孟加拉國和柬埔寨等國家的紡織工人提高工資,與此同時集團亦警告因為提高工人工資可能帶來的產品漲價。
分析人士認為,確定新的工資標準並正式執行後,消費者就將看到終端產品的成本轉移,由於這已不是「快時尚」第一次被傳漲價,因此快時尚品牌漲價已是趨勢,但漲幅不會太大。
其實,以價格為主要優勢的快時尚品牌今年已多次傳出漲價的消息。今年6月,連鎖品牌優衣庫稱,將在日本本國提價約5%,這是快時尚品牌首次涉及新品上市的全面提價。不過,漲價尚未波及中國市場。
多家品牌業績表現出色
儘管一再掀起漲價潮,但快時尚品牌披露的業績卻仍然有著較為出色的表現。旗下擁有ZARA、MassimoDutti和Pull&Bear等知名品牌的西班牙「快時尚」巨頭Inditex集團宣布,今年首個季度取得11%的業績漲幅。今年頭三個月,集團旗下各品牌在全球26個地區共新增了53家門店。
另據H&M公布的5月份銷售數據顯示,含稅總銷售按本地貨幣計算實現19%的強勁增長,遠超分析師預期的12%,是去年11月以來的最大增幅。此外,迅銷集團今年第二季度業績顯示,在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累計的第二季度綜合業績顯示,綜合銷售淨額7643億日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3%,但是其收入淨額較上年度同期減少1.4%。事實上,優衣庫海外表現更是出現大幅度增長。
津城店面尚未開始漲價
「十一」假期期間,記者也走訪了位於濱江道附近的多家快時尚品牌門店,幾乎每家門店內都擠滿了前來挑選衣服的消費者,當記者問及公司近期是否上調了產品價格時,H&M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並不太清楚,不同款式的服裝經常有各種活動,並且價格也會有所調整,大規模的調價目前還沒有。」而在另一家「快時尚」門店剛剛買了件大衣的李小姐表示,「現在商場沒什麼名氣的牌子也特別貴,反倒是這些快時尚品牌,又有名氣價格又不是特別貴,即使稍微提價,我也是可以接受的。」
專家觀:價格仍是殺手鐧提價或流失客流
從元老級別的ZARA、H&M、優衣庫到GAP、C&A……快時尚品牌正在近似瘋狂地搶占著內地市場,並且其憑藉著價格低、花樣多、款式新、折扣大的諸多優勢,也在短時間內牢牢抓住了年輕消費者的心。
然而,在快時尚品牌快速發展的同時,其暴露出的各種質量問題也應當引起消費者的關注。今年上半年,在396例質量安全不合格的進口服裝中,不合格批次最多的前五大品牌中有4個為快時尚品牌,分別為FOREVER21、ZARA、H&M和MANGO,不合格數量達107例,占所有不合格的27.02%。據統計,進入中國市場以來,ZARA已有10餘次登上黑榜的記錄,而H&M也有近10次。這些屢上黑榜的「快時尚」服裝,基於對成本控制的考慮,早在設計階段就已將高質量、使用期長的面料排除在外,為了追求低成本而頻繁更換成本更低的原材料和代加工廠已經成為常態。然而,這些頻頻爆出的問題似乎並未能真正引起消費者的關注。
相比於質量、品牌知名度及服裝設計理念來,「快時尚」能夠在國內吸引大量消費者的法寶還是價格。本輪8家快時尚品牌的集體提價或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客流的流失,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服裝業供大於求,直接影響消費者消費能力的就是服裝終端價格而並非成本,「過高的服裝價格勢必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動力,這也就是為何消費者頻頻轉戰網絡賣場進行淘貨的原因。」
與此同時,從消費者的角度而言,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消費觀念,大品牌或者進口品牌不代表質量就好,在選購服裝時不要盲目追求進口品牌。
先關全球服裝行業市場信息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0-2015年全球服裝市場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