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季度中國零件銷量累計達1503.68萬噸,產銷率同比增長0.5%,庫存比年初增長8.2%。零件可以裝配成機器、儀表以及各種設備的基本製件。以下對零件行業環境分析。
零件行業環境分析,與國際主流的零件廠商相比,我國零件企業的規模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零件行業分析指出,截至2018年,僅有濰柴動力與華域汽車兩家的年收入達到了200億美元以上的級別,其餘企業均處於100億美元年收入以下;我國零件企業尚處於成長期,依舊與國際一流零件廠商存在一定差距。
2018年全國Top10零件企業(按營業總收入)
零件產業是支撐汽車工業持續穩步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隨著經濟和全球市場一體化進程的推進,零件產業在汽車工業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提高。行業巨頭不斷下壓成本需求,零件供應體系面臨巨大的「夾板」壓力,位於低端的企業生存難度倍增。從供給上看,普通汽車和新能源車市場都面臨著產能過剩的風險,零件行業也將隨之加入整合的階段。現從兩大競爭格局來分析零件行業環境。
第一,強者愈強、弱者恆弱。大企業集團依靠多元化布局,降低市場經營風險;依靠持續的兼併重組提高資產利用率、降低損耗和成本。
零件行業環境分析,今年上半年,均勝電子營收達226億元,同比增長72.90%;淨利潤8.21億元,同比增長33.39%。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完成了對高田優良資產的交割。均勝電子將高田優良資產與旗下KSS公司整合為均勝安全系統有限公司,因此均勝安全營收規模躋身全球汽車零部件前三十強,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安全產品供應商。當前均勝電子堅持汽車電子和安全兩大發展方向並保持高投入,以保證長期發展的確定性和持續性。
第二,規模持續擴張、利潤反而不增,甚至嚴重下滑。135家企業營收出現下滑的有30家,而利潤同比減少和虧損的達到了63家,占比接近一半。不少中小汽車零部件企業已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前途未卜。
當前,隨著我國汽車市場保有量增長、產品保值率提高,新車需求已開始減少,由此帶來的就是行業競爭加劇。零件行業環境分析,零部件市場的兩極分化也愈加明顯,中外合資、整零合作以及同行之間的兼併整合預示著新一輪變革的啟動。在製造業成本普遍持續上漲的形勢下,保證主營業務和團隊穩定性就成了一些零部件企業渡過難關的關鍵。
零件行業環境分析,中國零件的技術密集型產品逐漸增多,幾大自主品牌汽車廠商吉利、奇瑞、華晨、長城、比亞迪相繼增加自主研發投入力度,均取得了非凡的成果。在一般零件領域要形成先進的產品開發和製造能力,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要,努力進入國際零件採購體系,引導社會資金投向零件生產領域,促使有比較優勢的零件企業形成專業化、大批量生產和模塊化供貨能力。
更多零件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零件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