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冷鏈政策發布頻率越來越密集,意味著冷鏈物流越來越受到國家政府的重視,隨著各種利好政策的發布,冷鏈運輸必將迎來新的機遇。下面進行冷鏈運輸行業政策分析。
冷鏈物流是指為保持食品(新鮮或冷凍)的品質或其他產品(醫藥等)的效能以及減少運輸損耗,在其加工、貯藏、運輸、分銷、零售等環節,貨物始終保持一定溫度的一種物流運輸方式,由預冷處理、冷鏈加工、冷鏈儲存、冷鏈運輸和配送及冷鏈銷售幾方面構成,涉及冷庫、冷藏車、保溫盒、冷藏陳列櫃等設施。
冷鏈物流行業分析表示,和傳統物流相比,冷鏈物流在每一個環節上對於技術的要求更高,資金投入也更大,已是國家重點扶持的領域。事實上,冷鏈物流的核心不完全是「冷」,而是「恆溫」——不同的產品需要不同的保存溫度。
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冷鏈物流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全國各地冷鏈物流發展環境和條件不斷改善,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加快,農產品儲藏、保鮮技術應用更加廣泛。
冷鏈物流資金補助力度較大,很多企業切實享受到了政府補貼,尤其在河南省、四川省、瀋陽市、寧波市等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補貼金額較多,導致冷鏈行業非常熱鬧,但是也出現了盲目投資、資產過剩的情況。
同時,冷鏈物流的規模化發展速度還有待提升,冷鏈物流的政策還需加強落實,多省市仍然存在冷鏈物流規模小、水平低、成本高、發展分散,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薄弱,信息化建設滯後,冷鏈物流發展與管理缺乏標準和規範,冷鏈物流人才儲備不足等問題。
目前,國內冷鏈物流的運輸、倉儲、配送等各個環節的銜接尚不完善,因此企業提高綜合服務能力,是增強客戶粘性的必然之舉。冷鏈物流規模效應極強,投資成本高,投資回報周期長。其中,綜合性冷鏈服務提供商呈現出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有較強的成長空間。
在冷庫和冷藏車方面,過去幾年,全國冷庫和冷藏車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長,但是在增速方面,有所放緩,預計未來幾年,國內在冷庫容量以及冷藏車數量上,仍然會以一個較為平穩的速度保持增長。
從競爭格局看,中國冷鏈物流行業處於較早期階段,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小。目前看來,預冷環節缺失、經營分散、運輸網絡落後、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是我國冷鏈成本較高的主要原因。
我國常溫利潤率是為10%,冷鏈利潤率為8%,而已開發國家冷鏈的利潤率可以達到20%~30%。未來如何做到控制成本,降低商品損耗率是各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相信這將伴著冷鏈物流的長期發展逐步得到解決。以上便是冷鏈運輸行業政策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冷鏈運輸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冷鏈運輸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