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挑選鹿茸應該注意什麼嗎?如何鑑別鹿茸是真是假嗎?以及鹿茸如何保存嗎?以下是由中國報告大廳小編為你整理的鹿茸鑑別及保存方法分析:
花茸片:圓形或近圓形,切面直徑1~5cm;外表面密生紅黃色或棕色細茸毛(有時可見燎痕或利痕);外皮紅棕色或棕色,多光潤;中部黃白色、無骨化、密布細孔;體輕質軟富彈性(有時可見小而角質樣片即蠟片);氣微腥、味微咸。
馴鹿茸片:長橢園形或長園形,切面長軸直徑 1~5cm,短軸直徑0.5~2cm;表面茸毛灰白色,稀疏、粗而長;外皮灰棕色,角質化較厚;中部白色或紅棕色,可見由外向內的骨化圈明顯,約為直徑的 1/2,中間可見蜂窩狀孔紋、稀疏、質硬、無彈性,有時透明;氣微味淡。
理化鑑別
分別稱取花茸、馬茸、馴鹿茸粉末各0.1g加水4mL、置水浴中加熱15分鐘、放冷濾過。取濾液各1mL,加2%茚三酮溶液3滴、搖勻、加熱煮沸數分種觀察。花茸片、馬茸片液呈藍紫色;馴鹿茸片液呈淡藍色。 取濾液各1mL,加 10%NaOH2滴,搖勻、滴加0.5%CuSO₄溶液觀察。花茸片、馬茸片試液呈藍紫色;馴鹿茸片試液呈淡色。 結果表明花茸片在正品檢驗中呈陽性反應為正品;馴鹿茸片呈陰性反應為偽品。
顯微鑑別
現將花茸片、馬茸片、馴鹿茸片的茸毛顯微特徵比較如下: 中部直徑:花茸片為13~60mm;馬茸片為15~70mm;馴鹿茸片為20~80mm。鱗片排列方式:花茸片為復瓦狀多見、平行狀少見;馬茸片為平行狀、中部到基部呈網狀;馴鹿茸片為尖部多呈復瓦狀,平行狀少見。髓質形狀;花茸片為連珠狀多見、梯綸狀少見;馬茸片為梯綸狀多見,連珠狀少見;馴鹿茸片為多網狀,尖部可見連珠狀。
1. 鹿茸:真鹿茸體輕,質硬而脆,氣微腥,味咸。通常有一或兩個分枝,外皮紅棕色,多光潤,表面密生紅黃或棕黃色細茸毛,皮茸緊貼,不易剝離。鹿茸以粗壯、挺圓,頂端豐滿,毛細柔軟,色紅黃,皮色紅棕,有油潤光澤者為佳。假鹿茸則是用動物毛皮包裹動物骨膠等仿造的。另外,假鹿茸體重,質堅韌,不易切斷,氣淡,能溶於水,溶液呈混濁狀。
2.鹿茸片:鹿茸片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3厘米左右,外皮紅棕色。鹿茸以體輕,斷面蜂窩狀,組織緻密者為佳。
假鹿茸片也類似圓形,但厚薄不均,直徑1.5~3.5厘米,外皮呈灰褐色,毛短。切斷面棕紫色,無蜂窩狀細孔,偶有圓點。外毛皮可剝離。
保存方法
1.春季或初夏雄鹿長出新角尚未角化時,將角鋸下或用快刀砍下,稱為鋸茸或砍茸。將鹿茸在沸水中略為燙過,晾乾,再燙再晾,至積血排盡為度,將鹿茸的茸毛用刀或玻璃刮掉,再用火慢慢燒燎,邊燎邊刮,最後用清水刷洗茸皮至乾淨或以瓷片或玻璃片刮淨後,置密閉容器放陰涼乾燥處保存。
2.將處理好的鹿茸的封口時的結痂,然後把50度(v/v)以上的白酒灌入其中,用毛巾或濕布把整個茸裹嚴放置一夜,次日鹿茸變軟後,用刀具橫切,茸片切的越薄越好,擺放在紙上,晾乾後防潮濕,保管備用。
3.中藥不宜放在冰箱裡,藥材放入冰箱內,和其他食物混放時間壹長,不但各種細菌容易侵入藥材內,而且容易受潮,破壞了藥材得藥性,所以對壹些貴重得藥材,如人參、鹿茸、天麻、黨參等,若需長期保存,可放在壹個乾淨得玻璃瓶內,然後投入適量用文火炒至暗黃得糯米,待晾涼後放入,將瓶蓋封嚴,擱置在陰涼通風處。
4.鹿茸得保存要特別小心,首要得是要注意空氣濕度問題,如果空氣太潮濕,鹿茸就容易發霉,接著就會生蟲。所以首先要把鹿茸放在壹個通風得地方,然後用布包壹些花椒,放在鹿茸旁邊,這樣就不會招蟲了。如果保存得當,叄五年內,鹿茸得藥效是不會發生變化的。
更多鹿茸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鹿茸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