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境內外發行貼標綠色債券共計2675.93億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8.02%;發行數量共計144隻,同比增長17.07%;占全球綠色債券發行總額的23.27%,中國是全球綠色債券最大的發行市場之一,我國綠色債券行業現狀良好。
就綠色債券行業現狀而言,金融債仍是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的主力,全年金融債發行規模達1234億元,更多的中小型金融機構逐步進入綠色金融債券市場。此外,2017年更多非金融企業通過發行綠色債券取得融資,全年綠色非金融債券發行數量合計71隻,募集資金833.8億元,非金融發行主體數量和發行債券數量均較2016年有所提升。
與一般信用債相比,綠色信用債具有一定的發行優勢,表現在審核時間快,綠色企業債的補充流動性資金比例大、募投比例放寬、增信方式多樣等方面。成本方面,綠色金融債普遍低130~150BP,綠色信用債成本差距在-80~30BP。地方政府推出貼息和獎勵等優惠政策,進一步降低了綠色債券發行成本,金融機構持有的綠色債券在一定程度上享有監管指標「優惠」。
綠色債券風險特徵表現在項目回報率低、公益性較強,現金流穩定較弱;信息披露不足,存在「洗綠」風險;環境風險具有較大影響。重點關注項目收益穩定性、再融資能力、支持政策和補貼的穩定性、可獲得性、劃撥資產變現能力、募集資金使用和管理、信息披露、項目進度、綠色效益目標達成情況、發行人環境風險控制能力、環保政策變動、相關環境風險等。
目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進一步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實現綠色發展顯得更加重要。根據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最新研究結果,我國現階段和未來都具有巨大的綠色融資需求,從2014年到2020年,我國綠色融資需求大約為30萬億元。面對如此龐大的資金需求,單單依靠財政補足是不夠的,也會給財政帶來負擔,而通過綠色金融方式調動社會資金,實現經濟綠色發展無疑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突破口。
未來在政策驅動下,綠色債券行業現狀將保持高增長,非金融企業綠債發行進一步加速;綠色認證標準逐步統一;綠色認證逐漸為越來越多發行人選擇;水環境綜合治理和固廢污染防治或成為新的綠色債券重點支持領域。
更多綠色債券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綠色債券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