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區(tourist attraction),是指以旅遊及其相關活動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區域場所,能夠滿足遊客參觀遊覽、休閒度假、康樂健身等旅遊需求,具備相應的旅遊設施並提供相應的旅遊服務的獨立管理區。
近日,甘肅慶陽南梁紅色旅遊景區入選甘肅省旅遊扶貧景區帶村示範項目。2015年,南梁紅色景區帶動周邊林鎮鄉張岔村、城壕鎮余家砭村、紫坊畔鄉劉坪村、柔遠鎮劉溝村等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共130多戶貧困戶參與旅遊業,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南梁紅色旅遊景區帶村發展是甘肅景區旅遊精準扶貧的一個縮影。如今,旅遊景區已成為甘肅貧困村脫貧致富的重要載體。
景區帶村蓬勃興起
天祝三峽景區是甘肅面積最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涉及石門鎮、炭山嶺鎮、天堂鎮、賽什斯鎮等4個鄉鎮。依託景區內馬牙雪山、藥水神泉、天堂寺等景點優美的自然風光、動人的傳說和濃郁的民族風情,當地相關部門深入挖掘整理,創編民族歌舞演藝節目,策劃舉辦賽馬會、花兒會等民族風情體驗活動,引導遊客從單純的觀光游向深入體驗游發展,增加了過夜遊人數和旅遊經營戶收入。近年來,景區每年接待遊客近20萬人次,帶動附近石門鎮石門村、天堂鎮天堂村等5個貧困村4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景區建設、民俗表演、農家樂、特產銷售等就業增收。2015年,直接參與旅遊經營的2個貧困村115戶共423人實現脫貧,人均收入達4300元以上。其中,天堂鎮天堂村農(牧)家樂已形成規模,6戶農家樂獲得中國鄉村旅遊金牌農家樂,13人獲得中國鄉村旅遊致富帶頭人稱號。
據2016-2021年中國旅遊景區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了解,被評為「人一生要去的世界上的五十個地方」之一的甘南冶力關景區,近年來也大力支持發展農家樂。臨潭縣協調甘肅省開發銀行為冶力關鎮關街村、池溝村等冶力關景區農戶提供了300萬元的「農家樂」項目貨款,對有一定經營經驗、達到一定規模並有一定償還能力的168戶「農家樂」經營戶給予了1—3萬元貸款,政府還給每戶農家樂補助3000元,統一配發寢具、清洗設備,改造廁所等。每戶「農家樂」平均用工3—5人,讓主要從業對象的農村婦女就地轉移勞動力,增加收入,農家樂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項目。截至目前,冶力關景區帶動周邊4個貧困村35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脫貧。
平涼崆峒山大景區則先後完成了平涼原生態民俗文化體驗區、崆峒旅遊度假山莊、半坡農家樂集中區等重點項目建設,旅遊住宿、餐飲、娛樂、交通、購物等基礎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形成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服務體系,取得了規模效益。這些景區服務項目的建設,帶動了景區周邊西溝、北嶺、寨子街等村的鄉村旅遊、旅遊小商品研發的快速發展,周邊群眾參與旅遊創業、從業人數達到3000餘人,其中貧困戶200戶以上,年人均增收達到1.5萬元以上。
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是中國西北第一個紅色政權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的誕生地,它的創建為長征中的黨中央和紅軍提供了落腳點,是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我黨「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為了緬懷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深入挖掘「兩點一存」的歷史內涵,1986年南梁革命紀念館在當年邊區政府成立的荔園堡落成並正式對外開放。後幾經發展建設,目前以南梁革命紀念館為中心的南梁紅色旅遊景區已成為一處集參觀、教育、旅遊、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性紅色旅遊經典景區,2015年全年接待遊客111萬人次。
近年來,華池縣藉助南梁景區開發建設,加大村村通油路、網絡通信、村莊美化及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使景區周邊林鎮鄉張岔村、城壕鎮余家砭村、紫坊畔鄉劉坪村、柔遠鎮劉溝村等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具備了發展旅遊服務業的基礎條件,先後多次組織周邊貧困村的村幹部和村民代表赴西安袁家村、馬嵬驛等村鎮、景區參觀學習,增強發展旅遊服務業的信心與決心。
林鎮鄉張岔村貧困戶高志明家人口眾多,沒有收入來源。這幾年,隨著來附近旅遊的遊客數量的增多,在政府的幫助下,他翻修了自家的房子開辦農家樂,並依託地處子午嶺林區的優勢搞起了特色養殖,每年收入在3萬元以上。
張岔村紅色遺蹟集中,境內有軍政幹部學校、紅軍醫院等革命遺址遺蹟,自駕遊客眾多,目前村裡的貧困戶經營農家樂的達到12家。
紫坊畔鄉劉坪村是南梁根據地物資流通、儲備的重要集散地和交通要道,是陝甘邊政府後方保障基地,境內有師家鋪子舊址、劉坪會議舊址等革命遺蹟。隨著紅色旅遊的興起,周圍建起了垂釣中心、休憩園等休閒設施,扶持貧困戶新建農家樂15戶。
城壕鎮余家砭村是南梁紅色旅遊線路上的必經之地,余家砭村利用這一有利因素,實施光伏農業一體化項目,發展觀光農業,目前有10多家貧困戶通過為該項目提供租地和在工地打工脫貧致富,村民余寧淵將家裡的8.8畝地以每畝800元的租金出租給國電遠鵬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己以每天120元的工資在施工工地打工。同時,余家砭村還積極挖掘開發「駱駝城」古城堡,打造影視基地,帶動周邊貧困群眾從事旅遊業。
依靠景區脫貧致富
「沒想到平時不當回事的蕎麥和穀子竟然這麼有市場,好多外地來的遊客爭相購買,以後將繼續種植蕎麥和穀子。」柔遠鎮劉溝村村民高新彪說。2015年,高新彪將他家的地全部用來種特色產品蕎麥和穀子,20畝蕎麥和10畝穀子就賣了將近2萬元。
南梁地處黃土高原,是農耕文化的源頭,這裡蕎麥、小米、黃花菜等特色農產品全國聞名,香包、刺繡等手工製品中外馳名,全縣從事特色農產品種植和手工製品的農戶達到1000多家,目前4個貧困村都建起了電子商務工作站,使南梁的特色農產品和旅遊商品銷售到全國各地。其中以柔遠鎮劉溝村為主的從事旅遊產品生產和開發的貧困戶達到20多家。
如今,南梁景區周邊村的村民通過參與景區服務業,從事特色旅遊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增加了收入。
同時,隨著南梁景區面積的擴大和服務功能的完備,景區共提供講解員、保安、保潔員、服務員等就業崗位200多個,動員周邊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60戶貧困戶從事景區管理服務崗位,平均每人每年工資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景區為廣大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增收脫貧。
近年來,南梁紅色旅遊景區通過與周邊建檔立卡貧困村融合發展,旅遊扶貧成效顯著,至2015年年底,林鎮鄉張岔村、城壕鎮余家砭村、紫坊畔鄉劉坪村、柔遠鎮劉溝村等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412戶、1608人實現了整體脫貧。
目前,南梁紅色旅遊景區已列入甘肅省20個大景區建設範疇,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南梁紅》在景區多地取景拍攝,所有這些都為景區實施旅遊扶貧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使南梁景區旅遊開發與帶村旅遊扶貧高度融合,助推了革命老區華池縣的整體脫貧。
旅遊業最早開始於19世紀,在20世紀發展尤為迅猛,成為現代經濟的一大支柱。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球的旅遊業都有了極大的發展,尤其是國內發展的更快,甚至超過了很多行業,成為新興產業。據世界旅遊協會預測,到2020年,全球經濟收入中旅遊產業將增至16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百分之十。其中,尤以中國旅遊業發展最為神速,堪稱世界之最,也正因為如此,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對中國的旅遊景區發展現狀都極為關心。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旅遊業的發展就極為迅猛,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據悉在「十二五」期間,我國的旅遊業全面融入到了國家經濟戰略體系當中,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在2015年,其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值達到了10.8%,而到2016年更是比去年增長了11.2%,達到44億人次的旅客人數。
不僅如此,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到,國內的旅遊收入超過30多萬億元,而入境遊客則創造了1200億美元的收入,為世界排行榜前列。如今,旅遊已經成為中國民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業也進入到大眾化發展的階段。
不過,從我國目前的旅遊景區發展現狀來看,我國的旅遊業發展依然是十分良好的。雖然世界經濟形勢對我國旅遊市場有所衝擊,但是危機與機遇是並存的,國內旅遊業依然處於黃金時期。
一、小眾化向大眾化市場發展
如今,已經擁有全球最大旅遊消費市場的中國,旅遊業已經從極少數的人群發展到了大眾旅遊的程度。國內民眾人均出遊的次數也從最開始的0.2發展到如今的3次,增長了十四倍之多,而旅客數量耳聰最開始的2億人次擴展到44億人次,增長了二十多倍。由此可見,我國的旅遊發展是極好的。
且隨著國民度假需求的發展,未來國內的旅遊人數和消費水平還會不斷提升,到2020年,有可能達到境內消費5.5萬億元的水平。
二、單一旅遊向多元化旅遊發展
目前,旅遊業的分工也越來越細緻化,很多板塊和旅遊業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產業鏈,促進了經濟的發展。而現代旅遊業發展也由最開始的單一旅遊企業主體轉換成多元化的跨行業商業主體,很多大型企業都紛紛投入其中,給旅遊的發展帶來極大的推動作用。
三、從狹義到廣義的發展
大數據時代的旅遊業發展更為多元化,很多旅遊景點在依託傳統景點的基礎上,納入了很多新元素,從而推動了旅遊業的新發展,帶動了周邊產業的發展。
近期,按照國家旅遊局工作部署,10家不合格的4A級景區被取消資質。與此同時,經評審合格,內蒙古滿洲里市中俄邊境旅遊區等9家景區獲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新晉的9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為:內蒙古自治區滿洲里市中俄邊境旅遊區、安徽省六安市萬佛湖景區、河南省安陽市紅旗渠、太行大峽谷旅遊景區、廣東省中山市孫中山故里旅遊區、海南省三亞市蜈支洲島旅遊區、陝西省寶雞市太白山旅遊景區、四川省南充市儀隴朱德故里景區、新疆自治區伊犁州喀拉峻景區和新疆自治區巴音州和靜巴音布魯克景區。
截至目前,全國5A級旅遊景區已有227家,其中江蘇省以22家5A景區名列全國榜首。
國家旅遊局表示,4A、5A級景區是社會公認的旅遊景區品牌,也是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國家旅遊局將堅持嚴格的動態管理機制,陸續公布各地景區整治結果。相關投資諮詢可查閱《2016-2021年中國旅遊景區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
近年來,為了滿足廣大遊客的需求,國內旅遊景區數量也是與日俱增。人們的首選當屬5A旅遊景區。截止到目前,國內共有245家旅遊景點被評為了國家5A級景區,其中江蘇省23個,位列省份排行(含直轄市)第一名。
當人均收入達到中等偏上收入水平,旅遊需求快速增加,旅遊需求劇增。消費水平提高、消費觀念轉變,旅遊消費日趨大眾化,我國的高人口基數帶來龐大旅遊消費需求。2018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228元,增速為6.5%。
對於全國5A級景區,人們會根據網絡上的口碑評分來進行選擇去參觀哪一個。其中,分數最高的是天壇公園,分數為90.4;其次是蘇州園林,89.1;第三是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分數為88分。
國內基礎交通設施日漸完善,推動旅遊業快速發展。其中以長三角、珠京津冀成渝、長江中游為代表的五大城市群3-5小時交通圈輻射範圍不斷擴大,便捷的交通推動了地區觀光、休閒度假旅遊需求的持續增長。《2017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到2017年底,全國高鐵營業里程達到2.5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3.65萬公里,覆蓋90%以上的20萬以上城鎮人口城市。高鐵成2018年節假日遊客出行交通首選,高鐵出行使得遊客旅行時間大幅變短,出行成本大幅下降,地區間通達性明顯增加,推動旅遊由「門票經濟」向「綜合經濟」拓展轉變,為各地旅遊經濟轉型發展帶來了良好機遇。
近年來,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旅遊業發展最快、受益人口最多、輻射帶動力最強的國家之一,國內旅遊景區數量也在隨著遊客數量與日俱增,2017年全年,國內旅遊人數為50.01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6%。2018年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28.2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1.3%。中國旅遊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期,從小眾市場向大眾化轉變、從單一入境游向出入境旅遊並重格局轉變,旅遊業發展面由局部擴展到全國,形成了國家與地方、政府與企業、社會共同推進的大格局。因此,隨著居民可支配性經濟收入的持續增長,居民旅遊消費需求和消費能力的持續高漲,旅遊景區作為旅遊核心吸引物和重要目的地,發展前景十分樂觀。
國內旅遊景區數量的擴充,使得我國旅遊文化產業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景區數量增多的同時,不能忘記景區企業應著眼主客共享的生活空間打造;景區產業應堅持市場主體創新,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旅遊主管部門應以共享為理念,全域為視野,優質為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