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滅菌乳行業分析報告 >> 滅菌乳市場現狀

滅菌乳市場現狀

2018-07-26 17:05:5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2006年全年中國液體乳及乳製品製造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107,422,59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94%。乳製品,在越接近而不低於它們的凍結點的溫度下貯存,保質期越長。以下對滅菌乳市場現狀分析。

滅菌乳市場現狀

  滅菌乳市場現狀分析,2016年1-6月中國乳製品產量為1466.3萬噸。2015年,中國乳製品產量2782.5萬噸,同比增長4.6%,比2008年增長53.7%。其中,液態奶產量2521萬噸,同比增長4.7%;奶粉產量142萬噸,同比下降4.5%。

  中國乳製品產量(萬噸)


  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地方中小企業的整合也並不容易。原因是目前液態奶還沒有到壟斷的地步。雖然大企業寄希望通過政府之手或者市場惡性競爭將這些中小企業汰淘出局,但在目前奶粉市場還沒有理順的情況下,液態奶的整合至少還需要七八年的時間。而寡頭企業通過入股收購的方式也並不容易,好的企業不想被兼併,而想被收購的企業自身價值卻並不高。現從三大市場現狀來分析滅菌乳市場現狀。

  1、消費結構不斷升級

  近年來,乳品市場上,越來越多的創新品類滿足了消費者需求升級。2017年乳酸菌飲料和酸奶細分市場的零售額合計同比增速為15.6%,並繼續保持較快增速。隨著乳品市場的不斷細分以及細分市場消費規模的逐步擴大,新增品類將帶動整體乳品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國內乳業已進入品質升級和創新發展新階段。

  滅菌乳市場現狀分析,整個乳製品消費結構中,液態奶和奶粉的占比較高。2012年至2016年,經過快速增長之後,我國液態奶和奶粉的消費量趨於穩定狀態。中國液態奶消費結構中,巴氏殺菌乳占10%,超高溫滅菌乳占40.6%,發酵乳占21.3%,調製乳占28.1%。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巴氏殺菌乳占液態奶消費總量的80%以上,我國僅為10%,相對偏低。未來,我國消費升級和消費結構的優化也將為乳製品加工企業在低溫領域提供新的發展契機。區域性乳企相比全國性乳企,專注於特定區域的渠道和消費者口感需求,在低溫領域形成較為顯著的本地品牌優勢。未來藉助消費者驅動,區域性乳企在低溫領域的發力,具備長期高速可持續性增長潛力。

  2、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消費潛力巨大

  近年來,我國農村居民消費水平持續高速增長。隨著收入的增加,農村居民在膳食結構上減少了糧油消費量,增加有利於健康的其他食品消費量。乳製品消費量增速遠高於蛋類、水產品和瓜果類的增速,已逐漸成為農村居民飲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滅菌乳市場現狀分析,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增速達8.1%,高於城鎮居民2.2個百分點,有效帶動了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的乳品消費增長。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液態類乳品零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8.8%,明顯高於一二線城市同類產品零售額增速,成為拉動乳品消費規模增長的新引擎。

  3、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滅菌乳市場現狀分析,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乳製品行業市場會不斷擴大並趨於成熟,中國將成為世界上乳製品消費最大的潛在市場。同時也將刺激中國乳製品產量進一步提高。從近幾年乳製品產量情況來看,除2014年產量呈負增長之外,其餘年份都呈正增長態勢。其中,2017年我國乳製品產量達2935萬噸,累計增長4.2%。預計2018年我國乳製品產量將達到3077.9萬噸,未來五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5.65%。

  滅菌乳市場現狀分析,近年來韓國乳製品生產量加大,而中國恰恰又是乳製品需求增長旺盛的市場,因此韓國也在逐年加大對中國市場的出口,不過進口中國的產品中韓國乳製品占比較小。以滅菌乳為例,市場占有率排名靠前的國家分別是德國、法國、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因此,韓國恢復向中國出口滅菌乳,對國內乳製品市場並不會產生較大影響。

更多滅菌乳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滅菌乳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