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牛仔布行業總體運行平穩,訂單充足,開工率在95%以上。中國均安鎮有紡織、服裝製造及其配套加工企業將近1000家,以下是牛仔布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牛仔面料是粗斜紋棉布的意思,但已經遠超了一個面料的名字,利用丹寧布製作的牛仔服裝和配飾,與電影明星、年輕一代、時裝設計師一起成長,從未退出時尚舞台。牛仔布行業分析指出,丹寧是最古老的面料,因為有了牛仔裝,它便是永遠年輕、永不過時的面料。
牛仔布行業發展趨勢指出,中國生產的牛仔布和牛仔褲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但我國消費者人均擁有的牛仔褲卻不是最多的,人均只擁有4條(全球人均擁有量是7條)。中國消費者人均擁有的牛仔短褲、襯衣、茄克衫、裙裝各為2條,分別持平或略高於世界平均擁有量。
2020年全年我國牛仔布企業全年產量增加、持平、減少的企業占比分別為58%、32%、10%;銷售收入增加、持平、減少的企業占比分別為42%、32%、26%;利潤增加、持平、減少的企業占比分別為37%、37%、26%。
從實際來看,絕大部分的牛仔布用紗通過從貿易商或其他紡紗企業採購獲得,主要原因為採購的紗線性價比較高,能夠降低生產成本,尤其是一些進口紗線,具有較強的價格優勢,進口紗線量約占用紗總量的16%。
從企業使用的原料來看,純棉紗用量依然較大,純棉紗、純化纖短纖紗、棉混紡紗分別占用紗總量的61%、14%、25%。
球牛仔布的產量超過20億米,有氣流紡或環錠紡紗線。過去,美國以生產緯向彈力牛仔布為主,歐洲則大多為經向彈力或經緯雙向彈力牛仔布;人們不斷研發具有時尚變化的牛仔布,通過染色和整理獲得新穎的外觀、手感和性能。
厚重組織的棉牛仔布已用作褲子和夾克衫的面料,牛仔布行業發展趨勢指出,消費者對面料的柔軟、舒適和易護理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牛仔布整理者必須要響應這些要求。
目前,我國襯衫的產業集群仍以發達城市周邊區域為主,如京津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等。而自有品牌襯衫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等省份。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服裝協會原會長杜鈺洲曾經提出,通過提高「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打造中國服裝產業的品牌文化生態,推動產業升級,根本改變以往處在國際供應鏈底端的落後狀態。這一思想對牛仔服裝產業同樣具有指導意義,以上便是牛仔布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所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