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電設備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工業產品,我國對電力需求和投入逐年增長,截止2018年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裝機容量16.7億千瓦,光伏裝機達到122.2GW,風電裝機179.7GW,以下是配電設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配電網直接面向工業企業和電力用戶,其自動化程度直接影響系統的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配電設備行業分析指出,我國配電網分布廣、設備多、網架結構較為薄弱,配電自動化程度還處於較低水平。發改委、能源局在《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中提出,加大配電自動化建設,到2020年實現整體配電自動化覆蓋率達90%。
近年來,國家對電力設備的投資主要由對電源建設的投資轉為電網建設的投資,使得輸配電設備行業得到迅速發展。配電設備行業發展趨勢數據顯示,2006年後,電網建設超過電源建設發展,成為電力建設的主要投資重點;2018年,電網工程建設完成投資5315億元,連續兩年超過5000億元,所占比重達到66.31%。
我國配網可靠性尚待提高,國內城市配電自動化系統的覆蓋率僅為8.9%,與國外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配用電自動化水平很低。國外的配網投資一直大於輸電,日本配網自動化覆蓋率為58%,德國為56%,韓國為45%。與國外先進電網企業相比,兩網公司經營區配電網尤其是12千伏配電網在網架結構、運行管理、智能化水平等方面還有相當差距。
我國電網建設面臨售電放開、新能源併網、儲能、新能源汽車等新需求、新形勢,智能電網成為行業未來發展的新方向。智能電網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先進的設備技術、先進的控制方法以及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
目前,我國東部電網接納能力尚有很大空間,但如果未來幾年風光裝機繼續增加,勢必影響電網的穩定性,通過技術升級來提高電網的穩定性和控制力並實現新能源的接納成為電網規劃的重要課題。配電設備行業發展趨勢指出,電網已經通過發展柔性輸電、儲能、需求側管理等多種技術來達到上述目標。其中,柔性輸電需要的是精準的電力電子控制技術,需求側管理則對電網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8年12月25日,國家電網發布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大舉措,此舉將使資金來源更加多樣化,激活電網投資熱情。同時電網投資具備非常強的逆周期屬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加強逆周期操作,電網投資有望迎來快速發展,輸配電設備行業也將隨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以上便是配電設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配電設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配電設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