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5月9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2025國際商事法律活動日上,北京市首個企業合規師培訓示範基地正式落地。這一舉措標誌著首都法律服務體系在助力企業全球化發展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通過整合專業資源與創新服務模式,為出海企業提供全鏈條的法律支持與解決方案。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培訓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活動以"商法護航·全球共贏"為主題,集合了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以及十餘家知名涉外律所和公證機構。通過設立實體展位與專題對話會形式,法律服務機構與參會企業實現了精準對接。北京市貿促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活動涵蓋全體會議、京津冀智慧財產權保護對話會等核心議程,並首次由全國貿促系統法律部門集體開展"貿促商法北京行"服務行動,為企業發展提供政策解讀、風險預警和實務指導。
在活動現場,多家從事跨境業務的企業代表分享了實際經驗。某新能源科技公司負責人表示,在拓展巴西、英國等海外市場時面臨當地氫能產業政策差異和技術標準不統一的挑戰。"例如歐美市場對電堆型號的要求與中國存在明顯區別,這直接關係到產品適配性和合規風險控制。"通過活動搭建的專業平台,企業能夠與法律專家進行定向交流,針對性解決在跨境投資、技術認證等環節的具體難題。
活動特別關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需求,相關負責人指出:"我們正著力構建連接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橋樑。通過系統性培訓和定製化諮詢服務,幫助更多企業了解目標市場的商業規則與政策導向。"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超過30家律所機構入駐示範基地,未來將重點圍繞智慧財產權保護、跨境爭議解決等熱點領域開展常態化服務。
本次國際商事法律活動日通過資源整合與模式創新,不僅填補了首都地區企業合規培訓體系的空白,更構建起覆蓋政策解讀、風險防範、糾紛調解的完整服務鏈條。隨著示範基地正式運行,預計每年可為200餘家出海企業提供專業支持,同時吸引全球優質法律資源向北京集聚,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商事法律服務中心。
此次系列活動的成功舉辦,標誌著北京市在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方面取得新突破。通過強化合規人才培養、深化跨境服務合作,不僅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堅實保障,也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格局注入新動能。未來隨著示範基地功能的持續完善,其示範效應將輻射至全國更多地區,為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鋪就更暢通的法律護航之路。
2010年版《中國藥典》將於今年7月1日起實施。在1月18日召開的全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作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上,國家藥典委員會副秘書長周福成透露,為加強2010年版藥典培訓工作,國家藥典委員會將對培訓做出改革,培訓分層次進行,體現對不同層面技術人員培訓的差異化。
據介紹,2010年版藥典培訓方式將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全國培訓,即對省(區、市)及口岸藥品檢驗機構主任、藥品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著重培訓其對執行藥典標準的把關能力;第二個層次是由省(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省(區、市)藥品檢驗機構對企業操作人員組織的培訓,著重培訓企業相關人員執行藥典標準的操作能力。不同層次的培訓將採用統一的講義,確定統一的培訓師資,每個專題安排3~5名培訓師。
周福成提醒藥品企業,藥典不可能收載所有上市藥品品種。對2010年版藥典中凡例、附錄的變化,一些上市品種雖不在藥典收載範圍,但企業也應對同類劑型標準跟進提高。同時,藥典是法定標準,但不是最高標準,企業應根據法定標準的提高,及時跟進調整相關品種更嚴、更高的內控標準。
據悉,從今年3月開始,國家藥典委員會將組織開展2010年版藥典宣貫及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