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寬帶網際網路技術、無線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世界進入全新的「資訊時代」,信息內容日益豐富多彩,作為信息產業的重要構成部分—顯示技術在信息技術的發展過程中一直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對於傳統的陰極射線管顯示(CRT)器件來說,平板顯示(FPD)器件具有重量輕、厚度薄、體積小、無輻射等優點,平板顯示技術已成為顯示技術發展的方向。
目前平板顯示技術主要包括:液晶顯示器(LCD,一般又分為TN/STN/TFT三種類型) 、等離子顯示器(PDP)、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OLED) 、真空螢光顯示器(VFD) 、投影顯示(LCOS)器等。其中,LCD、PDP、OLED是現在和未來發展的三大主流平板顯示技術。
LCD、PDP、OLED 因各自技術特點不同,在應用上各有傳統優勢領域,但由於各自技術的發展,也在很多領域裡產生了競爭。目前LCD 技術相當成熟,目前和將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最主要的平板顯示器件;PDP 是大尺寸(指大於10.4英寸)顯示的主流產品;OLED 技術正趨於成熟,商品化的進程不斷加快,具有光明和廣泛的市場前景,但目前集中在中小尺寸(指界於1-10.4 英寸之間)市場。
OLED具有全固態、主動發光、高對比度、超薄、低功耗、無視角限制、響應速度快、工作範圍寬、易於實現柔性顯示和3D顯示等諸多優點,因此被業界認為是最有發展前景的新型顯示技術之一,是未來社會最理想的顯示器。同時,由於OLED具有可大面積成膜、功耗低以及其他優良特性,OLED還是一種理想的平面光源,在未來的節能環保型照明領域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OLED 的研發和產業化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都給予了政策和資金扶持。科技部將OLED 產業發展列入863 計劃,為OLED產業發展研究向成果轉化提供政策、資金支持。國家發改委在2009 年2 月頒布的《關於組織實施彩電產業戰略轉型產業化專項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指出,加強「OLED 面板及模組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建設;加強「OLED 配套件及材料(玻璃基板,發光材料,濾光片,光刻和蒸鍍用掩膜板,封裝蓋等)」的建設。工信部的《信息產業十一五規劃》也支持開展OLED 技術開發,提升國內元器件材料的基礎研發和配套能力。
然而,全球OLED 產業還處在初期發展階段。國內在OLED 產業化方面,尚處於技術的導入期和發展期,2008 年10 月,維信諾公司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家OLED 生產線在崑山投產,同年,四川虹視通過收購韓國ORION OLED 公司,成為國內第二家OLED 生產企業,另外彩虹(佛山)平板顯示技術公司OLED的量產線也在積極籌備之中。我國OLED 產業化才剛剛開始,OLED 的關鍵材料產業也才剛剛起步,OLED 的產業鏈還不健全,國產化配套率還不到20%。
相對於LCD 液晶顯示技術,OLED 並不成熟,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分子材料壽命、良品率較低、成本高、很難實現大尺寸等。面對LCD 的產業化,OLED的發展還是略顯稚嫩。TFT-LCD 已歷經數十年的發展,且技術仍持續在進步中,成本也不斷降低,這些都不是從實驗室走出來僅僅十來年的OLED 能夠在短期內比得上的。因此,在相當一段時期內,OLED 尚還無法完全取代LCD。首先,LCD 還擁有著強大的市場,而OLED 作為剛推出的一項技術,是無法在短時間內占領LCD 目前所控制的市場份額的。對於國內平板顯示行業,這兩年正在大 力投資高世代TFT-LCD 線,這些高世代TFT-LCD 每條線投資都在上百億元以上,要收回這些投資,不是短時期能夠完成的,這也預示著TFT-LCD 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占據重要的份額。其次,目前OLED 壽命相比LCD 要短一半。最為關鍵的是,OLED 產品特別是大螢幕產品還無法實現大規模生產,這導致生產成本高,並且整個產業鏈也未完全發育起來,產品價格自然也就比LCD 要高出許多。
綜上,OLED 作為一種新型的平板顯示技術,目前還處於發展初期,未來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發展空間。但是,各種不同類型的顯示器件都有其優點和缺點,都有各自的服務領域和用戶群。因此未來市場中哪種產品能成主流,既決定於產品性能也取決於產業鏈成熟度及相應企業的市場策略。
更多平板顯示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平板顯示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