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車,也叫體感車、思維車和攝位車等。兩輪平衡車自1985年初次面世至今,憑藉其良好的經濟性、獨特的環保性、攜帶的便攜性,逐漸成為自行車和轎車之間灰色地帶的最有前景的選擇之一。以下對兩輪平衡車市場規模分析。
2013-2015年我國平衡車產業產能產量激增,據兩輪平衡車市場規模統計,行業內生產商從數十家增長至萬餘家,國內平衡車產能從2011年的3.2萬台激增至2015年的1650萬台,其中中小型及家庭式作坊是推動產業產能增長的主要動因。2018-2023年中國平衡車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明,2013~2015年,中國平衡車產業產能激增,行業內生產商從數十家增長至萬餘家。資料顯示,2013年國內總產量大約為5萬台,銷售額10億元左右,2014年行業產值超過100億元,2015年更是呈現井噴式增長,保守估計總產值高達500億元,且全球80%以上平衡車都產自中國。目前全國已有整車企業600多家、配件企業1000多家、電商200多家。
2011-2015年我國平衡車行業產能、產量統計
平衡車的市場日漸擴大,但這種「獨輪車」相較於其他兩輪平衡車,還是比較小眾化,因為其有一定的上手門檻,對於初學者來說,駕馭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在騎行感上還有可以優化的地方,特別是踏板大小,舒適度等還有可以改進的空間。現從平衡車三大發展障礙來分析兩輪平衡車市場規模。
扭扭車的核心動力儲存部件電芯以及充電器,也是存在更多安全隱患的部件,發生了少量的起火,甚至爆炸的事件。兩輪平衡車市場規模分析,通過檢測這些爆炸產品,平衡車行業生產的一些內幕被公之於眾,其中,劣質電芯甚至是水泥電芯讓整個社會對於平衡車的安全產生極大懷疑。這些產品安全問題將扭扭車一下子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最終結果是亞馬遜全面下架平衡車,大量平衡車產品積壓,給發展正火的平衡車行業潑了一桶冰水。
平衡車行業在2016年之前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生產標準,在安全問題曝出之後,行業標準以及市場准入的出台迫在眉睫。全球首個平衡車UL標準,UL2272以及UL2271(主要針對電芯)在2016年年初出台。在國際標準出台的同時,中國廣東省質檢院也聯合了平衡車行業內部分企業推出了國內第一項地方標準,國家級標準也開始了立項。兩輪平衡車市場規模指出,所有這些標準的提出對行業良性發展來說是非常有利的,這讓國內很多渾水摸魚以及想賺快錢的企業退避三舍,行業整車企業從去年的1000家,快速縮減到100家左右。其中有一部分企業紛紛選擇了率先通過各項標準的標準檢測。如果標準以及檢測延緩了行業的發展進程,這種難度並不高,對於有實力的企業來說完全可以生產出比標準高很多的產品。
相比平衡車的整個生產鏈和銷售鏈,兩輪平衡車市場規模終端市場的情況是,消費者無法判斷和區分優劣產品。在面對同樣外觀的產品,價格卻有比較大的差異時,消費者無從選擇。已經購買平衡車產品的消費者,產品安全以及售後服務得不到有力保障,特別是電商和微商銷售的產品,幾乎沒有售後這一環節存在。沒有售後的最大的原因是平衡車售後的運費成本以及維修成本很有可能超過了他們在網上售賣的低質低價產品的價格。
目前國內電動平衡車生產企業除了少數幾家綜合實力較強的自主研發產品外,90%的廠家均是全套採購配件,自行組裝成整車再貼牌銷售的模式。兩輪平衡車市場規模表明,相比共享單車,平衡車是一種更偏運動和娛樂的智能設備,它受電池限制,使用場景集中在家庭周圍或者是封閉場所,它其實是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共享單車是一種通勤工具,但它並沒有過多娛樂屬性,而平衡車帶給用戶的是一種享受的感覺,年輕人可以踩著平衡車在戶外、公園聚會娛樂,兩者並沒有形成直接對立的市場格局。」
更多平衡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平衡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