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車輛報告 >> 汽車及零部件 >> 2025年汽車及零部件精選報告報告

精選報告

中國汽車及零部件質量的現狀與前景[三]

    三包政策——我等到花兒也謝了
    很少有商品像汽車這樣特殊,特殊到這種商品流通了這麼多年居然還沒有出台相應的三包政策。有一次在超市里購物,一位老大爺不停地嚮導購小姐諮詢著一個3塊錢的燈泡究竟會享有怎樣的三包政策,1年之內由於什麼原因才可以得到免費的更換。然而一輛價值30萬的轎車竟然無法享受類似燈泡的質量保證。對於廠家,也許原因很容易解釋,像這樣貴重的商品,退換的代價實在是無法承受,然而對於消費者,這樣貴重的商品,因為質量問題卻無法退換同樣是無法承受的代價。那麼三包政策遲遲無法出台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困擾三包政策的3個焦點問題
    焦點一:各方利益怎樣平衡
    據了解,在三包權利歸屬問題上,廠商與經銷商的利益仍未解決。三包草案第五條規定:「汽車產品實行誰銷售誰負責三包的原則」,這是整個草案的總原則,也是三包草案最受爭議的焦點之一。因為這意味著經銷商必須直接面對消費者的退還或修理請求。一些經銷商、汽車廠家表示,三包政策出台後,在執行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難題,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期。「銷售商、製造商、修理商之間的責任如何劃定」就是一個大問題,一輛車退貨涉及各方的損失起碼幾萬元,這些損失,誰都不願更多擔當。

    根據汽車三包中「誰銷售誰負責」的規定,經銷商夾在生產廠家和消費者之間,不但直接面對車主的不滿,還要承受廠家的壓力,處於兩難境地。對於廠商來說,三包規定的出台使它們有了具體的規章可循,但真正的挑戰在於產品和服務質量。

    焦點二:鑑定、理賠如何實施
    三包對於鑑定難、理賠難的問題仍沒有作出具體的規定,十分籠統,這樣三包政策草草出台之後,操作起來困難重重。由於汽車是一種動態商品,因此質量糾紛責任不容易界定。一旦車有了故障,是質量問題還是使用問題,不經過專業權威機構的鑑定很難說清楚。檢驗機構是否權威、中立,檢驗標準是否科學周密?直接關係到三包能否有效地實施。據介紹,目前我國具有新車檢測資格的鑑定機構只有十幾家,國家級汽車檢測中心僅5家。當汽車發生質量問題時,一般只能由生產企業自行檢測鑑定,其客觀性、公正性很難得到保證。這主要集中在此次三包草案中的第六章《免責規定》。其中所規定的「因消費者未正確使用、維護、修理產品而造成損壞的部分」以及「發生故障後,消費者自行處置不當,造成損壞的部分」如何鑑定成為業內爭論的焦點。

    一位汽車企業銷售負責人說,責任鑑定已經成為三包實施的最大「瓶頸」。國家整車檢測技術方面能力的滯後,的確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三包法的出台。當用戶對產品質量提出質疑時,什麼樣的機構能提供權威的整車檢測?該以什麼樣的標準來衡量是該修車、換車還是退車?現在雖然國家有這樣的權威檢測機構,但其數量遠跟不上汽車保有量的增長速度。

    另外,在三包過程中,交通費、租車費和誤工費怎麼計算,怎樣才能使三方滿意,也是汽車三包操作中的難點。

    焦點三: 嚴格程度如何統一
    不少汽車生產企業早就制定了自己的三包辦法,但其三包的重點集中在包修上,幾乎沒有包換、包退的內容。進一步建立完善家用汽車的三包規定也就成為令人關注的話題。三包草案規定,在整車三包有效期內,因嚴重安全性能故障累計進行了2次修理,嚴重安全性能故障仍未排除或者又出現新的嚴重安全性能故障,銷售商應當負責免費退貨。同一質量問題累計修理5次後,又出現質量問題的,銷售商負責更換同品牌型號整車。

    不少廠商代表感到,這樣的包退、包換標準太嚴了,因為退車或換車帶來的問題會很多。但法律界人士認為,這種退、換貨標準太鬆了,因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出現同一質量問題2次即可換貨,涉及汽車反而成了5次。汽車是高速運輸工具,具有危險性,對產品質量的要求應該更嚴格。

    ■ 誰來承擔責任成了三包政策最大的一塊絆腳石。汽車製造商銷售商維修商都在為了能少負責任而相互推委。我們不禁要問政策制定的這個變速手柄究竟掌控在誰的手中

    何去何從
    當本文來到結尾的時候,正值熱熱鬧鬧的2月18號。想必這該是個黃道吉日,南到深圳——凱旋中國首發上市,北到瀋陽——小寶馬駿捷下線,不約而同,都趕上了這一天。而在這之前的標緻206、奇瑞A520等等也都是趁著年初的春風,飄然而至。中國的新車型真可謂是一夜之間,遍地花開。有人說中國的汽車消費者,大多數還停留在「以貌取人」的層次,但當面對的新車型真可以用「琳琅滿目」來形容的時候,也許,我們是到了拋開表象,究其實質的時候了。十年前,賣汽車根本不用宣傳;三年前,你可以用外形吸引消費者;如今,你可以用價格吸引消費者。但是,當到了每個品牌的整車利潤都已接近底線的時候,廠商要通過什麼來樹立品牌形象,打動日益冰冷的消費者的心呢?惟一的答案恐怕就是質量和服務。對於一個小的汽車品牌,在市場中危如累卵,也許要用什麼「強制召回」和「三包政策」來監督他的質量問題,可對於想躋身於汽車巨頭的企業,這個質量監督的任務就要自己來承擔。記得一家全球知名的酒業集團有這樣一個習慣:在造酒業有一條通用的質量標準,但他們內部實行的標準要比外界的質量標準高出5倍。

    中國的汽車市場正向著逐步成熟的方向邁進,質量問題是必經之路,雖然我們的召回制度還不強硬,我們的三包政策還未成型,但筆者相信,這絕不會成為汽車業發展的瓶頸,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汽車市場,誰不積極妥善地解決自己車型中的質量問題,那麼它必然會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競賽中敗下陣來,甚至會被市場無情地淘汰。在這裡,筆者也衷心地祝願我們的國產汽車價廉質更優,在汽車業的征途中一路走好。

2015年全國汽車及零部件投訴同比增長37.3%

  隨著「3·15」消費者權益日的臨近,對各種消費投訴的關注再度升溫。國家工商總局3月10日公布的2015年消費者投訴舉報分析顯示,2015年全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29.11萬件,同比增長11.1%,投訴量居「十二五」以來最高。消費者投訴熱點集中在行動電話、汽車及零部件、服裝鞋帽等10個方面,而手機連續7年成為商品類投訴「冠軍」。服務類投訴中,網購排名第一,較「十一五」末增長77.67倍。

  舉報分析中,商品類投訴達72.56萬件,服務類投訴達56.55萬件,占投訴總量的比重分別為56.2%、43.8%。國家工商總局表示,隨著新《消法》的深入實施以及相關配套法律法規的出台和落實,消費者的維權意識進一步提高,通過12315進行訴求的熱情明顯上升。2015年全年,全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託12315網絡共處理消費者訴求777.76萬件,同比增長2.6%。其中,網際網路接收量增幅較大,2015年通過網際網路受理的訴求量達到12.72萬件,同比增長34.5%,較上年同期增加了18個百分點。

  消費者投訴熱點集中在行動電話、汽車及零部件、服裝鞋帽、文化、運動娛樂用品、網絡購物、居民服務、預付卡服務、旅遊服務、餐飲服務10個方面。手機投訴達12.28萬件,連續7年位居商品類投訴第一位,不過總體來說,2013年以來手機投訴量增速已有所放緩。質量、售後服務、合同仍是涉及手機投訴的三大主要問題。消費者投訴集中在:手機易出現黑屏、死機、信號不穩定等性能故障問題,售後維修周期長、不履行手機「三包」義務;部分經銷商銷售假冒、翻新機等。

  《2015-2020年中國汽車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汽車及零部件投訴也是「重災區」。2015年全國涉及該類投訴為7.57萬件,同比增長37.3%。平均每銷售一萬輛汽車的投訴量為30.76件,較「十一五」末期增長了1.74倍。合同、質量、售後服務問題是消費者投訴汽車及零部件的主要問題。消費者投訴集中在:交訂金後被告知無法辦理貸款、逾期未交車、以舊車當新車等;汽車維修拖延、指定維修點維修質量不好、多次送修故障仍不能排除;汽車異響、行進途中突然熄火、輪胎鼓包爆胎、車門窗故障、密封不嚴等。

  另據工商總局數據,2015年網絡購物投訴14.58萬件,同比增長87.3%,與「十一五」末期相比增長了77.67倍,連續兩年排在服務類投訴首位。從投訴問題看,網絡購物商品質量和虛假宣傳等問題比較突出。消費者投訴集中在:商品質量不合格、商品為假冒偽劣產品、虛假促銷、商家拒絕執行「七日無理由退貨」規定、實物與宣傳不符、個人信息遭泄露、發貨延遲等。

個性定製報告需求

個性定製

小提示:勾選提交定製
勾選要了解的汽車及零部件報告定製需求 X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分析

可研報告

汽車及零部件相關排行

汽車及零部件精選報告報告欄目為您提供汽車及零部件精選報告、汽車及零部件精選報告報告,您可以點擊免費查看具體汽車及零部件精選報告報告摘要及目錄,感謝您查看中國報告大廳汽車及零部件精選報告報告欄目。中國報告大廳有著十年的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經驗,買報告上報告大廳。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