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汽修行業分析報告 >> 汽修行業市場現狀

汽修行業市場現狀

2018-09-14 14:40:45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2017年3月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首次超過2億輛,達200192782輛,占機動車總量的66.67%。一季度汽車新註冊登記數量達到683萬輛,其中1月份新註冊登記汽車超345萬輛。以下對汽修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2014年,我國汽車維修業的產值達到5000億元,並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遞增。專家預測,到2020年,我國維修業產值有望超過1萬億元。

  我國維修企業雖有44萬家左右,具有二類資質以上的不到1/3。其中包括汽車品牌授權的4S店以及一些規模較大的一類汽修廠占維修廠總量的15%-20%;部分4S店所設立的維修服務網點,以及具體一定規模和技術水平的二類維修廠占到總量的25%-30%;規模較小,技術水平較低的三類維修廠則占到總量的50%以上。

  目前國內乘用車維修保養相關的後市場分為兩類市場:一是原裝配套市場(OES),另一個是獨立售後市場(IAM)。目前車輛購買後的前兩、三年,絕大多數的後市場都屬於原裝配套市場,從第三年開始向獨立售後市場轉移。OES市場主要是通過4S店進行銷售的,質量有保障,但是服務一般,地域覆蓋有限,價格較貴。而IAM市場則魚龍混雜,在零件質量和維修技術方面水平參差不齊。目前有超過30萬家註冊的汽修店以及超過10萬家零件經銷商,絕大多數都是小規模店鋪,只能從事簡單的維修保養工作,目前還沒有出現具有領導性的品牌。

  汽車維修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人員的素質提升是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加強從業人員的管理特別是加強高技術維修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但長期以來,這被認為這是行業管理的短板,其中涉及政策障礙,因為信息不公開,更多的培養其實是在體系內部開展。

  目前建立的制度包括強制類的從業制度,還有引導類的制度,與市場需求的結合都不夠緊密,不夠滿足維修的需要,下一步將對這項工作進行改革,總的思路就是「去行政化」。真正從市場需求出發,充分利用社會化力量,採用市場化方式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體系的改革。最終要建立一個以維修技術人員為核心的企業許可制度。

  在國外的維修企業許可的核心是看有沒有相應技術能力的從業人員,而國內更多是看設備,所以下一步要調整這一方向。當然,這是一個系統化的工作,可能需要從頂層設計開始做起。這項工作更加需要社會化力量的投入、參加,我們對此持開放態度,主機廠要參與,希望各個方面共同參與進來,實現對這項工作的改進、提升。

  汽車租賃及二手車市場:早在2011年,交通部就下發了《關於促進汽車租賃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內容指出,未來5—10年將是我國汽車租賃業發展的重要時期,交通部將加強行業管理促進其規範發展。同時,汽車數量的高速增長也帶來了交通擁堵、環境惡化等一系列問題。國家近年來採取的國四排放標準、成品油消費稅上調、新能源汽車補貼以及多個大中城市實施的汽車限購政策都在間接促進二手車市場及汽車租賃市場的發展。根據工商聯合會汽車經銷商商會最新發布的《汽車電子商務藍皮書》預計,2020年二手車交易規模或將突破2000萬輛。

  其他行業:在其他細分領域,特別是汽車修配、養護及汽車電商,市場規模將呈現出穩步快速增長。但值得一提的是汽車文化及運動行業,該領域被認為是汽車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但受制於經濟與欣賞水平,相比其他領域汽車文化市場顯得過於冷清。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及人們對諸如汽車賽事的關注,其前景較為廣闊但短期內或不會出現較大改善。

  汽車維修市場高科技化進程的加快使傳統的汽車維修企業正在被現代化的汽車維修企業所替代。高科技的維修設備、高技術的人員、現代化的管理等正在接管往日落後、陳舊的汽車維修企業,並給企業帶來了新鮮的活力和生命,推動著汽車維修市場的進步發展。以上對汽修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更多汽修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汽修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汽修免費報告

更多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