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民營企業對我國GDP貢獻率高達60%以上,提供了80%的城鎮就業崗位,吸納了70%以上的農村轉移勞動力,新增就業90%在民營企業,來自民營企業的稅收占比超過50%。以下為中國民營企業數量統計。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國家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黨的十四大以來,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步入快車道,民營企業創造的社會財富迅猛發展,民營經濟創造的GDP占比已從改革開放初期的1%發展為2015年的50%以上,河南、浙江、遼寧、河北、福建等省份的民營經濟產值超過60%,甚至高達70%以上,民營企業對GDP的貢獻率在60%左右。
通過對中國民營企業數量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國民營企業從業人員實有3.1億人,比2010年增加近1.5億人,接近翻番,第三產業民營企業從業人員最多,達2.3億人,達74.2%,其次為第二產業。2014年我國深入推進工商企業登記註冊等商事制度改革,截至2015年底,個體工商戶從業人員由2013年的9335萬人增長到11682.2萬人,增長25.14%;私營企業從業人員由2013年12521萬人增長16394.86萬人,增長30.94%。50%以上的大學畢業生進入民營企業工作。
據國家工商總局調查,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後一年內改革一年來新設企業帶動增加1890.70萬個就業崗位。改革前一年新設企業帶動增加1699.76萬個就業崗位,改革後一年比改革前一年多提供190.94萬個,增長11.23%。小微企業成為帶動就業的主力軍。調查結果表明,改革一年來新登記企業中,從業人員在20人以下的企業數量占比達到88.26%,其中10人以下的企業占比高達69.64%,改革後對從業人員較少、規模較小的小微企業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通過對中國民營企業數量統計,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國實有各類市場主體8705.4萬戶,全年新設市場主體1651.3萬戶,比上一年增長11.6%。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以來,新登記企業保持較快增長勢頭,每年以超過23%的速度增長,2016年全年新登記企業552.8萬戶,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達1.51萬戶。
截至2015年底,私營企業由2011年的967.68萬戶增長到1908.23萬戶,接近翻番。全國登記個體工商戶由2011年的3756.47萬戶增長到5407.92萬戶,增長43.96%。2015年10月1日,「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全面實施,當年11月、12月全國新登記企業數量連創新高,分別達到46萬戶、51.2萬戶。據統計,在新登記的企業中,96%屬於民營小微企業。目前,私營企業數量已占全部企業數量的85%左右。
《財富》發布的世界500強數據顯示,2016年入圍的民營企業數量由2015年的6家增至16家。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的中國企業500強中,民營企業的數量在2011~2016年的六年間不斷增加,從184家增加至205家,占比由36.8%提高至41%。從2016年8月份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來看,民營企業500強入圍門檻為101.75億元,跨過百億元大關,增長7%,增速同比提升2.76個百分點。以上便是中國民營企業數量統計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企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企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