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人參生產大國,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2 /3左右,產區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吉林省、黑龍江省和遼寧省,以吉林省為主,全省人參產量約為全國總量的85%。經管中國是主產國,而且在人參資源多樣性上遠遠高於其他國家,但中國人參在國際市場上所占的產值份額卻極其微小。如2007年全世界人參總參之達500億元,而中國的生產總值只有16億元,產值份額不足4%。2017年人參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如下:
我國東北三省是人參主產區,自2001年後受到國家保持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水的退參還林政策,人參栽培總面積呈逐年下降之勢;雖然已經開始實施農田栽參和林下種參,但人參產量今年持續下降。近幾年吉林省實施開展了人參產業振興政策,從2008年開始嚴控人參種植面積,並進一步提升人參規範化種植及精深加工的比例。
據有關媒體報導,我國作為主要人參產地,從2005年至今連續8年人參種植面積減少,每年以8%-9%的速度遞減,2005年為1333hm2,2008年下降至700hm2,2010年又降至550hm2,2013年已降420hm2。
人參種植面積減少的原因:
① 林政部門嚴格控制種參用地,特殊用戶需要繳納高額費用,參農承擔不起,許多參農紛紛放棄種植;
② 農村多數青壯年去城裡打工,家中留下妻兒老小無力種參;
③ 人參生產周期長達6年以上(有些品種10年左右),投入大、見效慢、風險高、效益低、因此許多參弄紛紛轉行;
④ 人參不重栽連作,種過人參的土地不能再種植任何作物,所以土地(山地、林地)承包人不願意將土地轉租給參農種參,參弄無地種參,種植面積遞減。
據東北人參產地面積調查,由於多種原因導致人參種植面積逐年減少,按人參生產周期6年來計算,產量由2200噸下降至2000噸以下。
由於人參藥用價值很高及其特殊療效,已成為國內外兩個市場的主流產品之一,不但暢銷國內市場,而且還是我國創匯重點商品之一。隨著人參深加工、精加工發展以及中草藥的國際化,人參需求日盛。
報告大廳《2016-2021年中國人參產品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分析,隨著國家政策變化和各方麵條件的改變,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人參行業種植面積以及產量將相應減少,但是我國市場對人參產品的需求卻在逐年上升,所以未來幾年,業內對人參行業發展報有很高的期望,無論是人參種植戶還是生產企業來說,人參行業仍處于欣欣向榮階段。
人參作為有較高的市場價值被大眾所熟知,國內消費市場體量大,將會對健康市場帶來較好的發展前景。當然這也得益於人們生活水平的改變而更加重視品質生活,開始從不注重保鍵到懂得如何遴選好的保鍵品,而人參自古就被冠為「百草之王」的美譽;自然而然也就成為廣大消費者的首選。
而對人參的投資價值尤其是在近幾年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一方面還是得益於消費食用的需求增大;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人參的稀有性質也具備了投資收藏的天然屬性。人參即是個人養生的聖品,也是饋贈親朋好友父母長輩的佳禮。所以當人參連結網際網路的創新農業模式走進社會大眾的視野之中時,人參市場前景將被重新定義。
更多人參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人參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