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鴨是主要家禽之一,在家庭養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養殖肉鴨是農民快速致富的新項目,在農村推廣有廣闊的前景。肉鴨是我國大宗的加工農副產品,一些加工廠的年加工量達數十萬隻,有些企業直接與農戶簽訂養殖合同,農民發展肉鴨養殖業大有可為。以下是對我國肉鴨養殖行業前景分析:
一、肉鴨養殖前景
1.投入少,利潤高,風險小
養殖肉鴨的周期比較短,一般養殖42~60天即可出售,資金周轉快,一年可多次養殖。中國肉鴨產業市場深度調研與投資潛力研究分析報告顯示,養殖肉鴨的收入比較高,每隻肉鴨的純收入2元左右,在農民家庭養殖的條件下,一次可養殖2000~3000隻,每茬純收入5000元左右,一年可養殖5茬以上,收入比較高。養殖肉鴨的投資少,鴨舍可以因陋就簡,飼料以穀物類為主,價格比較低,並且肉鴨的料肉比高達2.5:1,飼養管理簡便,用工量少。養鴨投入固定資產少,鴨抗病力強,易於養殖,飼養肉鴨可以賺錢的,這兩年比養雞的利潤要大些,一般每隻鴨養成後可以賺2-5元。最要緊的是養鴨技術要掌握好,合理避開行情低谷期就能賺錢了。
建議如果有條件,可以搞大棚養殖,這可以解決氣溫低的問題。肉鴨的利潤是有限的,因為這是一個很成熟的行業,所以利潤空間是有限的。一隻肉鴨的利潤一般在二至三元之間,所以養殖肉鴨一般都是以規模盈利的。不過如果你那裡的肉鴨價格高,是可以發展的。中國肉鴨行業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建議,養殖有風險,要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發展。市場調查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開始以小規模發展是可行的,養殖的技術是在實踐中得到的,所以不應該照本宣科,一切以實際出發。
肉鴨養殖屬於中等風險的項目。主要有以下幾種風險:一是肉鴨屬於生長快的家禽,在較短時間內就可以出欄,管理上和銷售上必須具有專業的技術和經驗。二是肉鴨的疫病比較多,如果防治不及時,可能造成大面積的死亡。三是肉鴨的銷售渠道比較窄,在市場波動的情況下,往往造成較大的損失。以上幾種風險,農民在肉鴨養殖時要特別注意。
2.肉鴨養殖發展趨勢
我國養鴨歷史悠久,鴨的品種資源豐富,養鴨數量居世界之首。然而,我國傳統的養鴨一直與稻米生產相結合,以千家萬戶分散的小規模粗放飼養為主,生產依附性較強,生產水平低下,飼料報酬、勞動生產率不高。而且對鴨的品種缺乏系統的開發研究,對肉鴨片面追求生長速度,污忽視鴨肉品質的提高,不能適應人們對高品質鴨肉消費日益增長的需求及我國巴加大WTO所帶來的挑戰。為此,要使我國養鴨業逐步走上持續健康發展的軌道,就必須大力推廣高效益集約化養鴨技術,加快對鴨品種更新改良的步伐,積極開發符合市場要求與人們消費需求的優質鴨品種,促進養鴨生產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由粗放型向集約化轉變,由生產型向效益型轉變。
騾鴨又稱半番鴨,是用棲鴨屬的公番鴨與河鴨屬的母家鴨雜交產生的後代(屬間雜種)。騾鴨克服了純番鴨公母體型懸殊大、生長周期長的缺陷,表現出較強的雜交優勢。具有耐粗易養、生活力強、生長快、體型大、肉質好、營養價值高、適合於填肥生產肥肝等特點。近年來,為適應不同市場需求,騾鴨在羽色選育上已形成了花羽、白羽為主的各類型品種。馭鴨在國內外的市場已逐步顯示其優勢,成為受到世界普遍重視的優質肉用型鴨。
3.經濟效益分析
當前在國內外市場上優質騾鴨比普通肉鴨競爭力強,商品價格高。據中國肉鴨行業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統計分析,騾鴨料肉比按2.7-2.9:1,8周上市話重為3.0-3.6公斤,活鴨國內市場平均單價為7.0元/公斤,則在相同飼養周期內飼養一隻騾鴨比普通肉鴨能多嫌1.5-2.25元。農戶如年飼養2萬隻商品騾鴨可淨增 3-4.5萬元效益。在國際市場上,近年來用騾鴨加工成的凍鴨、胸脯肉、腿肉及白條鴨等已出口到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和歐洲等地,騾鴨及其加工產品已越來越受到國際市場的歡迎,它占國際肉鴨消費市場的份額也逐漸加大。
二、肉鴨養殖的關鍵技術
我國大部分地區騾鴨生產還處於起步階段。騾鴨的開發主要是運用動物遺傳、育種、繁殖、飼養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借鑑國內外的一些成功育種經驗,並結合各地鴨的資源優勢,選育開發出騾鴨進行集約化生產和產業化運作。
1、加強對用作父本的番鴨和用作母本的櫻桃谷鴨、北京鴨、高郵鴨、金定鴨、紹興鴨等一些具有分布廣、適應性強、產蛋率高、個體大、肉質好特點的優良品種的選育,大力開展雜交組合試驗,儘可能設計出多種二元雜交和三元雜交的配套方案,努力篩選出可生產優質高效騾鴨的最佳雜交組合。
2、採用鴨人工受精技術,並積極探索馭鴨種蛋孵化的最佳環境參數,採用先迸的孵化技術,努力提高種鴨的受精率和種蛋的孵化率。鴨人工受精技術是生產馭鴨較為普遍的一項實用技術,可使受精率達80%以上,比自然交配受精率高出l懈 -15%。同時可提高父本利用率,減少公鴨飼養量,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土通過飼養試驗,找出最適合種鴨繁殖和商品馭鴨生長和保持較好肉質的營養需要量標準,並篩選出最優秀的飼料配方,努力提高商品騾鴨的生產速度和飼料報酬。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騾鴨生產還處於起步階段,飼養量極少,商品貨源緊缺,大力發展騾鴨養殖前景誘人。
目前市場銷售的肉鴨脂肪含量較高,影響消費者消費。選擇瘦肉率高的肉鴨品種,加強飼養管理,提高肉鴨的瘦肉率,是今後肉鴨養殖需要解決的問題。從養殖方法來說,過去肉鴨養殖多在地面上和水池內進行,飼養周期較長,容易感染各種疾病,今後肉鴨網床養殖是發展方向。在綜合利用上,養殖肉鴨與養魚等綜合養殖相結合,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是今後可持續發展所要解決的問題。現代肉鴨養殖為了便於飼養管理和機械化操作,易於控制環境條件,有利於疫病防治,採用同一幢鴨舍在同一時間裡只飼養一日齡的肉鴨,並在同一天內全部出場的全進全出的飼養方法,是肉鴨規模養殖的發展方向。
更多肉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肉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