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肉鴨行業分析,我們了解到我國的養鴨業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500年,我國就有大群養鴨、食用鴨肉和鴨蛋的記載。進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養鴨業迅速發展,飼養量平均每年以5%~8%的速度遞增。中國號稱「水禽王國」是當之無愧的。當前肉鴨行業分析的現狀是怎麼樣呢?一下是肉鴨行業分析:
2009年末全國肉鴨存欄已達10.96億隻,肉鴨出欄約35.2億隻,肉鴨的年存欄量和屠宰量占到世界總量的67.3%和74.7%。鴨肉、鴨蛋、羽絨產品已經出口到歐盟、東南亞及日本、南韓和中國台灣、香港地區。中國羽絨(毛)年產量達到36.0萬噸,鴨絨(毛)約占75%,羽絨製品2009年為國家創匯22億美元,約占世界羽絨品出口量的65%。
我國2009年鴨肉、鴨絨初級產品的年總產值已經達到753億元,鴨蛋總產值約380億元。蛋鴨、肉鴨業年消耗配合飼料約3000萬噸,價值450億元,同時帶動羽絨、食品加工、餐飲等行業發展。因此,肉鴨養殖業是我國農民就業、脫貧、增收的重要產業,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了解更多肉鴨行業分析信息請點擊:《2011-2015年分割鴨肉產品市場現狀趨勢戰略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
目前全世界家禽飼養量中,雞占85.1%,鴨占4.2%,鵝占3.4%。2010年上半年肉鴨行情,5月底以前較低,特別是春節過後是比較低迷的,因為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沿海製造業尤其是南方工廠陷入困境,工廠缺乏工人導致開工不足,是導致消費低迷的主要原因。5月份以後,隨著南方沿海工廠的逐漸轉好,再加上夏天肉鴨消費旺季的到來,肉鴨行情持續看好。直到6月底。在河北、山東、江蘇等肉鴨養殖量大的地區,由於有屠宰廠的合同鴨存在,相對來說,毛鴨價格比較平穩。在這種價格波動的範圍內,預計農戶全年收入略有盈餘。 2010年下半年的肉鴨行情預計會遵循先降後漲的波動規律,預計這種波動到年底會持續3輪。鴨苗從元旦過後開始下跌,最低到0.7元/只左右觸底反彈,隨後在1.5~2.5元/只徘徊一段時間,將來預計最高可能會到3.2元/只甚至超過4元/只,這主要取決於今後國內經濟的通脹程度。飼料的行情主要取決於糧食價格,預計2010年國內的糧價還要上漲,因此,飼料價格肯定會漲。鴨肉的行情受國內糧價、國內肉價和進口肉品的三重影響。首先國內糧價會持續上漲,造肉的成本勢必上漲,再加上進口禽肉尤其是走私進來禽產品的數量下降,綜合這些因素,2010年下半年國內禽產品的價格勢必好於上半年。
隨著世界範圍內的產業轉移,越來越多的國家變為羽絨製品的進口國,為中國羽絨製品進入國際市場創造了不可多得的機遇。羽絨在已開發國家的普及率:日本為70%,德國為45%,歐美為35%,北歐為40%,東歐為3%。這些地區國家有很大的消費潛力。
更多肉鴨行業分析信息請查看:《2011-2015年凍鴨肉市場現狀趨勢戰略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
更多肉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肉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