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三輪車的市場究竟還有多大的空間?這是許多電動三輪車企業共同關注的大事。電動兩輪車發展至今,社會保有量已經突破2億輛,這可能是市場需求的臨界點。因此,未來電動兩輪車市場更多的是以舊換新為主,如果電動兩輪車壽命周期為5-6年,加上諸如消費人群轉向使用其他的工具以及年齡等綜合因素,電動兩輪車每年產銷量將仍能維持在2800萬-3000萬輛之間的消費量。由此可見,電動兩輪車與去年相比將仍然呈現大幅下降的趨勢。
電動三輪車行業的發展歷史雖然不長,但整體的發展速度卻異常迅猛,短短三五年時間,便已經達到了年產銷千萬台的體量。電動三輪車能夠從當初的一無所有,到今天走進去千萬家庭,輝煌成績值得肯定。
但是,快速的發展總會伴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隨著電動三輪車產業的逐步成熟,市場飽和、增速放緩不可避免,而如何在市場日趨飽和、產業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取得新的突破,成為了各大電動三輪車企業關注的焦點,而產品無疑是最值得關注的一個點。
正如開篇所介紹的那樣,電動三輪行業的快速發展,在成就輝煌炒成績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最明顯的便是市場的快速飽和,造成行業增速放緩。2012年到2015年間,電動三輪車行業發展最為瘋狂的幾年,大多數電動三輪車企業都實現看每年百分之三四十,部分優秀企業甚至創造了銷量翻倍的業績。
但是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電動三輪車行業開始出現疲態,銷量的大幅增長已不可能,取而代之的是企業普遍的文件發展。以往大資本、高規格的終端促銷開始減少;與品牌建設相關的各種廣告投入,也開始大規模縮減;原本不占主流的價格戰,逐步成為市場最常見的競爭方式……這一切都表明電動三輪車行業的發展已經迎來了拐點。
2016-2021年中國三輪車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有實力的電動三輪車開積極謀篇布局,為即將到來的轉型升級做好準備。產品層面,大品牌著重打造全品類車型,以降低市場風險,開拓發展空間。如宗申展位上便展示了軍旅車、工程車、城市休閒車、客貨、摺疊/特種車、高端車、跨界車、皮卡/摩托車等車型,這一方面向人們展示宗申的強大實力,同時豐富的產品線也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消費需求。
與宗申的全方位、多品類發展相類似,作為電動三輪車行業的領頭羊,金彭也在積極展示自己的發展成果。金彭在傳統載重、休息電動三輪車方面的實力已經不需要過多介紹,2017年,其主要展示是細分車型,如適合農村市場客運需求的封閉式篷車、與龍頭快遞企業合作突出的貨運封閉式三輪車等等。
除了,金彭、宗申等行業龍頭企業之外,電動三輪車行業的沙場老將,如宇鋒、速派奇等也都展示了全品類發展的意圖。宇鋒去年推出封閉式篷車路豹系列,便是全品類發展的一次嘗試,而今年,宇鋒更是把觸角伸到的低速電動四輪車領域,並在南京展期間展示了相應的成果。由此可見,宇鋒在全品類發展方面造詣頗深,未來發展值得關注。
更多三輪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三輪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