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紡是採用「先染色、後紡紗」的新工藝,具有強度高、質輕、易洗快干、彈性好等優勢,全國整體紡紗產能約1.2億錠,2019年色紡紗占紗線總產能的6%左右,以下是色紡紗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色紡紗占整體紗線的市場份額僅有5%左右,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色紡紗行業分析指出,義大利、韓國、日本等起步較早,裝備先進,生產工藝成熟,色紡紗在針織、梭織行業的應用範圍日益擴大,用色紡紗線織成的織物需求日益增加。
2019年我國化學纖維產量為4831.7萬噸,色紡紗行業發展現狀指出,同比2018年的4758.3萬噸增長了0.28%。
2019年我國服裝零售市場規模約14557億元,同比2018年的14433億元增長了0.86%
2019年,我國色紡紗總產量達到290.1萬噸,其中產能大多集中於江蘇和浙江地區。江浙地區的色紡紗生產已大約占到當地棉紡加工能力的三分之一,山東少數企業近些年剛剛涉足色紡紗生產,因而產量相對較小。
有研究標明人均GDP5000-8000美元時,服裝零售額增長速度最快。我國人均GDP2008年已突破3000美元,將迎來黃金增長期。我國人均色紡紗消費量已以從2.8公斤增長到2019年的15.6公斤,但相對於已開發國家30-40公斤的人均色紡紗消費還有較大的差距,良好的經濟背景,給我國內需市場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潛力。
目前,我國的紡紗產能已近億萬錠,色紡紗行業儘管已走過二十餘年歷史,但就一個產業而言還處於起步階段。色紡紗行業發展現狀指出,如果下游用紗企業更進一步的認識到色紡紗產品的比較優勢,並逐漸形成色紡、色織、布染色三分天下的局面,那麼,色紡紗產業就規模而言保守估計將超過2000萬紗錠,產業發展空間十分廣闊。
國際服裝和色紡紗產品已進入生態、安全、保健的新時代,這一切都對我國色紡紗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全行業以科技創新為切入,研究這一系列問題並付諸實施。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紡織機械、機電一體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外先進設備的引進和學習,色紡紗行業總體技術水平得到不斷提高,以上便是色紡紗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色紡紗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色紡紗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