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紡紗線具有色澤柔和、層次感強,織成布面能呈現出朦朧的花灰效果,2019年我國色紡紗市場需求量為197萬噸,同比增長10.0%,與傳統工藝、色織布三分天下的格局,2020年有望超過2000萬錠,以下是色紡紗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紡織業中的朝陽產業,色紡尚處在起步階段,整體產量只占紗線總產量的4%,按全國紡紗產能一億多錠規模計算,如果未來紗線產業形成色織、布染色、色紡三分天下的格局,那麼,色紡紗產業規模將超過2000萬紗錠,色紡紗行業分析認為,未來產業前景非常廣闊,發展空間巨大。
色紡紗行業發展前景指出,色紡紗規模占紗線總規模比例還較小。在整個紡織行業中,色紡紗工藝的產能規模相較於傳統工藝和色織布工藝還比較低。傳統工藝、色織布工藝以及色紡紗工藝產能占比分別約為65%、20%和15%。我國色紡紗整體產量約700萬錠,約占紗線總產量的5%。
我國色紡紗主要應用於毛衫和針織面料,梭織面料領域應用尚處在起步階段,但增長潛力大,特別在家用紡織面料、襯衣及休閒裝面料領域。相對於採用「先紡紗、後染色」的傳統工藝,色紡紗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較好的市場前景。
1、在節能、減排、環保上具有明顯優勢。色紡紗僅對1/3的棉花染色,通過混紡可獲得100%彩色棉紗,從紡紗到織布,用色紡紗生產同其他工藝相比,可以減少將近1/3 的廢水排放。而另一種利用原液著色纖維進行紡線的製作工藝則完完全全實現零廢水污染排放。
2、多品種小批量生產。色紡紗行業發展前景指出,色紡紗企業訂單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終端快時尚品牌,而以Zara為代表的快時尚品牌追求「快、少量、多品種」,因此色紡企業訂單量一般不會太大,企業也不會過多生產造成浪費。同時相較於印染,色紡紗本身也更適合小批量生產,綜合導致了行業小批量多品種生產的特性。
目前,我國色紡紗在服裝面料領域中的應用比例分別為:毛衫40%、針織面料20%、梭織面料5%左右。色紡紗能夠生產具有普通印染所達不到的色彩效果,在產品的開發與創新方面,色紡紗綜合體現外觀時尚與實用功能之間的雙贏,實現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既把握新穎、多彩、別致、時尚的流行脈搏,亦符合環保、健康、運動、舒適的消費者需求,以上便是色紡紗行業發展前景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色紡紗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色紡紗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