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石油金融行業分析報告 >> 石油金融市場現狀

石油金融市場現狀

2018-06-15 09:53:06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以石油為中心形成一個特殊的金融領域,被稱為石油金融。2004年8月上海期貨交易所推出燃料油期貨交易量已經僅次於NYMEX上市的WTI 輕質低硫原油期貨,成為全球第三大能源期貨期權品種,進一步提高我國石油金融市場在國際的地位。以下是石油金融市場現狀分析。

  石油金融市場現狀

  石油產品不僅是國際貿易中交易量最大的商品,也對金融市場甚至國際安全都帶來重大影響。以石油為中心形成了一個特殊的金融領域,被稱為石油金融。

  最近二十多年以來,隨著世界石油金融市場的興起,國際石油市場的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石油期貨價格已經取代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官價」,成為國際石油貿易的基準價格。投資銀行、對沖基金等金融機構廣泛地參與到石油期貨市場中來,使得石油價格的金融化趨勢越來越強。

  儘管石油金融市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但當時穩定的市場結構使石油貿易的參與者都對石油期貨持懷疑態度。直到70年代末石油產業市場結構和價格機制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市場參與者增多,競爭性加強,現價體系下價格變動幅度大而頻繁,市場參與者對石油期貨這一金融工具的需求才與日俱增。人們開始認識到,石油期貨不僅可以滿足石油行業對風險管理的需要,同時也為對石油感興趣的投資者提供了一個進行市場投資的途徑。

  目前,國際石油市場已經形成了包括現貨、遠期、期貨等在內的較為成熟、完善的市場體系,期貨交易開始逐漸替代現貨貿易成為國際能源市場的定價基礎。雖然現貨市場仍是能源價格形成的基礎,但由於期貨市場具有良好的價格發現能力和更強的流動性,國際原油期貨價格開始逐漸成為國際石油價格形成的參照基準。在國際石油價格形成過程中,石油的金融屬性日益突出,金融資產的角色越發凸顯,而資源商品的角色卻被逐漸淡化。國際金融資本對石油商品及其金融衍生品的過度投機行為使得國際石油價格逐漸脫離供需基本面,其劇烈波動嚴重干擾了國際經濟的正常運行。

  石油金融市場也分為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但對它們的關係認識不夠。通常,場內市場只交易標準化的合約。隨著場外工具的成熟以及參與交易者的增加,會不斷被標準化後進入場內交易,增加交易的透明度和監管的有效性。在無人問津後,又可隨時退出交易。

  在場外市場,以金融型交易者居多。那些具有結算功能的會員交易者又是其中的核心,其盈利模式之一就是為石油用戶、中小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提供交易機會,充當做市商的角色,並根據用戶的需要提供一對一的具有鮮明個性化的交易服務,組配各種創新型、非標準化的交易工具供客戶使用。

  伴隨著快速的石油消費增長,中國石油金融也發展迅速。目前,2004年8月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推出的燃料油(180CST)期貨的交易量已經僅次於NYMEX上市的WTI 輕質低硫原油期貨和IPE上市的布倫特原油期貨,成為全球第三大能源期貨期權品種。上海燃料油期貨價格與國際石油價格和國內現貨價格之間形成了一定的聯動,其在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力也開始顯現,尤其是在與新加坡燃料油市場的競爭中逐漸占據主動,並形成有力的競爭,改變了過去中國企業只能以新加坡期貨市場的普氏報價作為進口結算參考基準的局面,逐漸形成了反映中國市場供求實際狀況的「中國價格」和「中國標準」。

  國內研究表明,上海燃料油期貨市場相對有效,其運行是成功的,為中國爭取國際石油市場影響力邁出了重要一步。但是,未來仍須吸引更多的境外交易者參與,提高燃料油期貨市場的信息承載量和輻射能力,爭取成為亞洲的燃料油定價中心,進一步提高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力。

  綜上所述,中國作為全球石油消費第二大國更多的處於價格的被動接受者地位,同時國內正處於建立石油金融一體化市場的初級階段。未來,中國石油金融市場的發展取決於石油流通體制改革,建立現代石油市場機制,實現市場化定價。以上是石油金融市場現狀分析。


更多石油金融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石油金融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