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是一個關乎國計民生的產業,是提高國民身體素質的重點。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體育產業在我國實現了快速的發展,2018年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85萬億元,同比增長2.17%,以下是體育行業概括及現狀分析。
我國體育強國的地位在北京奧運會之後更加不可撼動。賽場上,部分新一代的運動員們已經不把金牌視為唯一追求目標,體現出了體育強國應有的健康心態。 國內專業的運動員們更加懂得享受體育之美,「傅園慧們」 已經從單純追求金牌轉向追求超越自己,以及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全民運動:全民運動意識覺醒,產業價值壯大。
2016年,我國國家體育產業總規模(總產出)為19011.3億元,增加值為6474.8億元,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9%。體育行業分析指出,從名義增長看,總產出比2015年增長了11.1%,增加值增長了17.8%。
2017年,我國體育板塊(除去異常)整體實現營業收入1453.6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6.23%;整體實現淨利潤68.9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0.8%。體育行業概括及現狀指出,營業收入的整體增速與前兩年相比,略微有所下滑但仍保持較高水平,而整體的淨利潤增速與去年持平。
2018年,我國體育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85萬億元,同比增長2.17%。人均收入的變化將引起消費者支出模式的變化,即當家庭收入增加時,用於購買食物 的支出相對減少,用於衣服、住房、燃料等方面的支出變動不大,而用於教育、衛生、娛樂 、健身等方面的支出則顯著增加。
預計「十三五」時期,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不斷發展和「健康中國」戰略的逐步實施,我國體育需求將從低水平、單一化向多層次、多元化擴展,體育消費方式將從實物型消費向參與型和觀賞型消費擴展,體育產業將從追求規模向提高質量和競爭力擴展,體育產業將迎來重大戰略機遇。
《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萬億元,從業人員數超過600萬人,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1%。
體育行業概括及現狀指出,我國體育行業在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和體育服務等領域發展迅猛。F1上海大獎賽、湯姆斯杯/尤伯杯羽毛球團體賽、世界桌球團體錦標賽、中國網球公開賽等頂級賽事順利進行的同時,全民健身運動也是熱鬧非凡。當前我國的體育產業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
1、是國家轉變發展方式,體育漸成消費熱點。「46號文」表示,要完善體育設施、發展健身休閒項目、豐富體育賽事活動。此外,充分考慮到體育產業特點,體育服務、用品製造等內容及其支撐技術將被納入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有相關技術優勢的企業也將被給予稅收優惠。
2、是國際體育尋求善治,中國體育呼喚改革,這裡主要涉及到透明、民主、制衡等維度。是全民健身興起熱潮,體育產業強基固本。據調查,中國目前約有5000家左右的商業健身俱樂部。
3、是資本人才強勢進入,產業生態面臨變革。舉例來說,之前我國的新媒體版權之前多被央視壟斷,如奧運會的轉播權,但是現在私有企業面臨的阻力大大減小。政策是體育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手段和表現,以上便是體育行業概括及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體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體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