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碳酸二甲酯憑藉其環保特性和多樣用途,在化工領域占據重要地位。近年來,隨著鋰電池、聚碳酸酯行業的快速發展,碳酸二甲酯的產能產量持續攀升,工藝技術不斷革新,市場格局也在發生深刻變化。
碳酸二甲酯主流工藝曾包含光氣法,但因其採用劇毒原料已被淘汰,目前工業化生產方法主要有酯交換法、尿素醇解法、甲醇氧化羰基化法、草酸二甲酯脫羰基法。在國內產能構成中,PO 酯交換法、草酸二甲酯脫羰基法、EO 酯交換法、甲醇氧化羰基化法、尿素醇解法的產能占比分別為 34%、29%、22%、13%、2% 。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碳酸二甲酯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酯交換法涵蓋 PO 酯交換法和 EO 酯交換法,分別以 PO 或 EO 為原料,與 CO₂反應生成碳酸丙烯酯或碳酸乙烯酯,再與甲醇酯交換得到碳酸二甲酯,同時副產丙二醇或乙二醇。該工藝能利用工廠廢氣中的 CO₂,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其中,PO 酯交換法分兩步,第一步環氧丙烷與 CO₂在催化劑作用下生產粗碳酸丙烯酯,精餾提純後得到高純度產品;第二步碳酸丙烯酯與甲醇在甲醇鈉催化下,於反應精餾塔生成碳酸二甲酯,通過精餾分離可獲高純度產品,未反應物料循環使用。EO 酯交換法也在不斷創新,有新工藝無需引入其他溶劑,減少了溶劑分離過程。
尿素醇解法包括直接醇解法和間接醇解法。直接醇解法以甲醇和尿素為原料,但存在甲醇過量、分離能耗高、碳酸二甲酯選擇性低、尿素易分解等問題,尚未實現工業化。間接醇解法則更為成熟,第一步尿素和 1,2 - 丙二醇合成碳酸丙烯酯,尿素轉化率近 100%,碳酸丙烯酯收率達 96%,副產物氨氣可回收利用;第二步碳酸丙烯酯與甲醇酯交換合成碳酸二甲酯,副產的丙二醇返回第一步循環使用。
甲醇氧化羰基化法分為液相和氣相工藝。液相工藝以義大利埃尼公司技術為代表,雖有百萬噸級裝置運行,但使用 CuCl 催化劑會造成設備腐蝕嚴重,存在催化劑壽命短、分離回收困難等問題。氣相工藝由美國 Dow 化學公司開發,日本宇部等單位也有深入研究,該工藝通過特定反應生成中間產物亞硝酸甲酯,再進行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具有收率高、反應條件溫和、催化劑壽命長等優勢,新建產能較多,有望成為主要工藝。
草酸二甲酯脫羰基法適用於合成氣制乙二醇企業轉產,雖流程簡單、投資小,但原子經濟性較差。各工藝特點鮮明,酯交換法技術成熟、安全性高、產品收率高,但成本受原料和副產品價格影響大;甲醇羰基化法和尿素醇解法與煤化工企業相容性好,但各有局限;草酸二甲酯脫羰基法適用範圍較窄。
截至2023年底,國內碳酸二甲酯總產能達 253.8 萬 t/a,其中工業級產能 222.8 萬 t/a,電子級產能 31 萬 t/a。生產企業眾多,產能分布不均,華東地區占比 81.28%,為全國產能最大區域,華中、西南、華南、西北、華北地區產能占比分別為 5.91%、4.73%、3.94%、2.17%、1.97% 。電池級碳酸二甲酯在電解液領域驗證周期長,多按需定產。
從供需情況來看,2019 - 2023年,國內碳酸二甲酯產能、產量、總需求量均逐年增長,但產能增速大於需求增速,導致 2023 年裝置開工率明顯降低,僅為 48.5% 。2019 - 2023年產能複合增長率達36.56%,預計 2028年產能將達527.3 萬t/a,產量達240萬 t/a。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帶動電解液需求大增,進而推動碳酸二甲酯用量顯著上升。不過,未來中國工業級碳酸二甲酯供應過剩趨勢明顯,開工率將維持低位,市場將逐步淘汰競爭力弱的產能。
綜上所述,2025年碳酸二甲酯行業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多種工藝各展所長,市場供需格局正經歷深度變革。隨著行業發展,工藝技術將持續優化,市場競爭也將更加激烈,落後產能逐步被淘汰,行業將朝著更加高效、環保、可持續的方向邁進。
更多碳酸二甲酯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碳酸二甲酯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