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發電廠出現了2009年以來最大幅度的降價,降幅達到86%。隨著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光伏發電成本快速降低。以下對太陽能電站行業技術分析。
太陽能電站行業技術分析,集中式太陽能電站裝機總量處於高位增長。集中式太陽能電站裝機容量達100GW,增速50%,較2016年80%增速有下滑,當仍然處於增長高位。分布式太陽能電站裝機容量大幅提速。分布式光伏是2017年市場發展的一大亮點,全年新增裝機量超過19GW,總裝機容量達到近 30GW,增長速度達187%。太陽能電站行業分析指出,平價上網落實後,實際光伏裝機容量將大超「十三五規劃」。「十三五規劃」在成本目標中提到,到2020年光伏發電電價水平在2015年基礎上下降50%以上,在用電側實現平價上網的目標。若能達成此目標,太陽能電站新裝機容量將得到進一步爆發式發展。
國內分布式和集中式太陽能電站裝機總量(兆瓦)及增速(%)
根據鑒衡認證中心調查,425座太陽能電站中,30%建成的3年以上電站都不同程度出現了問題;由於組件的質量問題,有些建成三年的電站設備衰減率甚至高達68%。如果組件一年衰減超過5%,照此速度,五年後這個電站就報廢了。開發光伏電站項目,太陽能資源條件應該是投資商最關心的前提條件之一。因為光伏發電是靠天吃飯,太陽能資源條件直接決定了你的項目收益。現從兩大階段來分析太陽能電站行業技術。
太陽能電站行業技術分析,在決定在某地投資光伏前,業主必定要先粗略地判斷一下當地的資源條件是否能保證項目盈利。大多數業主在這個時候是沒有什麼經費的,沒有購買資源數據的錢。因此,就必須藉助一些免費的數據,比如衛星數據。目前,比較常用的衛星數據就是NASA和Meteonorm。通過項目的經緯度坐標,可以免費讀取場址或附近的總輻射量數據。利用這個資源數據和當前光伏電站的基本造價,就可以粗略的估計出項目的收益來。雖然是一個比較粗的數,但是否值得繼續投入精力往下做,應該心裡有數了。
通過上一步的判斷,基本決定要在這裡做,那就要進行紮實的資源分析了,也就是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太陽能電站行業技術分析,按照規範,太陽能資源數據應該收集最近氣象站30年的各月輻射量、日照時數數據和項目場址1年的實測輻射量數據(氣象站和場址要有1年同期數據)。雖說太陽能資源的局地變化少,但我一直認為準確的現場觀測數據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認為,如果兩地的氣候條件基本相同(海拔、周邊條件等),50km以內的數據都是可以用的。
太陽能電站行業技術分析,光伏組件的正確選型對電站的發電量及穩定性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前幾年國內投資光伏電站追求初期投資最低,經過幾年的電站建設以及電站投資人對電站核心價值認識的理性化趨向,目前業內人均認可的一個共識就是:度電成本成為衡量電站價值和交易溢價的關鍵性指標。
更多太陽能電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太陽能電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