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我國網絡經濟市場未來三年增速達到20%左右,我國網絡在快速發展的經濟環境下,信息技術已成為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市場加大行業改革創新,爭取從網絡中尋找經濟社會發展的未來。以下對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的影響分析。
2020年我國網絡經濟依然保持蓬勃發展態勢,規模達到39.2萬億元,較2021年增加3.3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8.6%,同比提升2.4個百分點,有效支撐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2022-2027年中國網絡經濟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2022年我國網絡經濟增加值規模將達48.9萬億元。
隨著數字貨幣試點範圍擴大、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網絡經濟板塊有較大增長空間,未來屬於計算機、傳媒等「軟科技」的行情或值得積極關注。現從成長方式、經營方式和組織方式三大方式來分析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的影響。
進入網絡時代,經濟正由從穩定的商品供應壟斷者主宰轉變為臨時的商品供應壟斷者主宰,大批量的製造和大批量的銷售正在讓位於大批量的定製。網絡經濟時代市場競爭的焦點不再集中於誰的科技更優良,誰的規模更強大,誰的資本最雄厚,而是要看是誰最先發現最終的消費者,並能最先滿足最先消費者的需求,以及在短期內占有滿足這種需求的排他性,誰最先順利的為消費者提供了其所需要的商品或者是服務,誰就是成功者。
以網絡化為基礎的電子商務將極大的影響傳統的企業經營方式,擺脫常規的交易模式和市場局限。電子商務將要求企業經營方式和經營活動按照電子晌午的交易規律和模式進行重組。目前電子晌午有三種較為流行的交易模式,第一種稱為買方模式,可以利用買方強大的特點,向網絡輸送採購軟體,通過網站與供應商保持固定的聯繫,並向供應商收取佣金。第二種是賣方模式,即賣方建立供應網站,為購買者服務。第三種產品為單一產品供應商模式,許多銷售通過網絡促銷同類產品。
網絡經濟的出現會對我國企業的生產組織結構造成影響,將會對傳統的生產組織結構造成衝擊。目前的網絡經濟下的生產組織結構是設計和生產互不干擾的,真正的公司只負責對於產品的設計,並對生產出來的產品進行營銷。其餘的生產部分,公司會進行生產的外包,由生產公司去負責產品的生產。這樣的生產組織將會節約企業大量的精力,避免了企業生產對於自己公司的限制,同時節約了大量的人員專注於進行產品的研發,提高了消費者對於產品的滿意程度,更有利企業的快速發展。
技術是我國網絡經濟發展的重要標誌,當下,在傳統企業的監管模式下,公司結構形式較為單一,而這對於網絡經濟企業發展而言,其中既有機遇也有挑戰。2022年企業應採取有效措施,通過利用網絡的受眾群體,讓企業的影響力得以展現,由此來促進企業的長效和健康發展。
以上就是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的影響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網絡經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網絡經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