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是以生產和提供精神產品為主要活動,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要作為目標,是指文化意義本身的創作與銷售,狹義上包括文學藝術創作、音樂創作、攝影、舞蹈、工業設計與建築設計。下面進行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2000 年,我國提出文化產業的概念,2005-2014 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 21.3%,2014 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 23,940 億元,比上年增長 12.1%,比同期 GDP 增速高 3.9%;占 GDP 的比重為 3.76%,比上年提高 0.13%。核算數據表明,文化及相關產業在經濟穩增長、調結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文化產業發展趨勢一、內容升級
隨著文化產業相關的一系列政策導向的變化,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要實現平台升級、技術升級,更要實現內容升級,通過內容創新不斷提升傳統文化、體驗文化和正能量文化的比重。過去很多人做文化產業都是依靠一些搞怪、低俗的內容來吸引眼球;
但隨著國家文化監管力度的加大,這樣的做法會面臨較大的政策風險,換句話說,以前作品如果被勒令下架,通過整改或許還有重新上架的可能,但現在一經查處,則可能被永久封禁。因此,在文化產業的內容提升上,要多增加一些傳統文化的元素,避免過於膚淺和低俗的內容出現。
文化產業發展趨勢二、生活美學化與創意常態化
隨著大眾審美水平的提高,美學與日常生活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從未來的市場空間和消費需求角度講,生活美學化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大趨勢,它能夠為我們的創意和營銷提供新的思路。文化產品不僅要好用,還要好看,要做到實用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例如傳統的陶瓷製品,如果把陶瓷變成日用生活品,再加一些藝術的設計,附加價值就會提高,同時要利用網際網路的平台形成自己獨家的品牌和獨家的設計,速度要快,營銷能力要強,因為網際網路上的仿製速度很快,要時刻保持自己的領先,這就是屬於生活美學化或者美學融入到大眾生活中的一個典型體現。
文化產業發展趨勢三、數字創意產業乘勢而上
數字創意產業進入「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是國家要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要做大做強的產業集群。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7年將支持和引導分享經濟發展,提高社會資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眾生活。本著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原則,制定新興產業監管規則。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健全新興產業統計。
在網際網路時代,各領域發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網絡。今年網絡提速降費要邁出更大步伐,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大幅降低中小企業網際網路專線接入資費,降低國際長途電話費,推動「網際網路+」深入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讓企業廣泛受益、群眾普遍受惠。這些措施,將為數字創意產業的發展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四、中小文化企業加快發展
2016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廣泛開展,全年新登記企業增長24.5%,平均每天新增1.5萬戶,加上個體工商戶等,各類市場主體每天新增4.5萬戶。新動能正在撐起發展新天地。2017年中小企業還會「鋪天蓋地」,中小文化企業也將加快發展。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中提到,過去的一年,多措並舉降成本,優化了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徵收所得稅優惠的範圍,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文化部門下一步要爭取讓創意類中小企業也能享受到同樣的政策,千方百計使結構性減稅力度和效應進一步顯現。
文化產業發展趨勢五、加強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2017年要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保護產權就是保護勞動、保護髮明創造、保護和發展生產力。要加快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障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公民財產權,激勵人們創業創新創富,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使企業家安心經營、放心投資。對於侵害企業產權的行為,必須嚴肅查處、有錯必糾。
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六、文化產業要真抓實幹
李克強總理堅信地說:必須把改善供給側結構作為主攻方向,通過簡政減稅、放寬准入、鼓勵創新,持續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更好適應和引導需求。這是一個化蛹成蝶的轉型升級過程,既充滿希望又伴隨陣痛,既非常緊迫又艱巨複雜。要勇往直前,堅決闖過這個關口。
北京一直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領頭羊。早在2014年,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就實現增加值2826.3億元,占地區經濟比重達到13.2%,是首都經濟中僅次於金融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在全國具有標杆效應。2015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場掛牌的文創企業中,北京轄區達到16家,占全國同行業掛牌企業總數的43%,位列全國第一。以上便是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的所有分析了。
更多文化產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文化產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