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能眼鏡出貨量將從今年的8.7萬副增長到2018年的1000萬副。隨著智能眼鏡的價格在預測期尾聲逐步降低,這種產品的普及率將會大幅提升。那麼智能眼鏡市場前景會是怎麼樣的呢?請聽筆者給您娓娓道來。
通過對智能眼鏡市場前景的詳細分析得知智能眼鏡的發展現狀先從幾款產品說起,比較有代表性的當屬2012年穀歌發布的智能眼鏡Googleglass。它的出現顛覆了人們的觀念,眼鏡不止以前的功能了,它上升到一個質的飛躍。同時智能眼鏡的操控方式也給人們一個全新的感受,語音和手勢識別控制也給人們一個全新的感受。它的組成有以下幾個部分:供電電池、主處理電路、微型顯示屏、各類傳感器等。其實它也是一種智慧型手機的變相產物,顯示和操控做出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核心的功能還是基本類似。
隨著智能眼鏡的價格在預測期尾聲逐步降低,這種產品的普及率將會大幅提升。不過,要讓智能眼鏡等可穿戴設備達到爆發點,還需要突破目前的補充設備定位。
這些設備需要整合直觀且對用戶友好的功能,吸引公眾注意,讓技術與日常生活無縫整合。雖然整個行業都承認可穿戴計算的未來前景,但對於具體的設備類型卻存在分歧。有人認為智能手錶更具社交性,因此更容易被人接受,還有人推崇智能眼鏡。不過,要被主流用戶接受,這類產品還必須克服隱私障礙。
智能眼鏡出貨量主要來自消費領域,其次是企業和醫療領域。視頻記錄和通訊等第一代應用最初將被用在醫療領域,真正的潛力將來自診斷參考、手術輔助和監控。但要實現長期增長還要經過監管認證和實地測試。
在企業領域智能眼鏡也有很多用武之地,包括工程和物流方面的應用。應用開發者目前正在考慮為企業定製服務。然而,這類產品最大的潛力還是來自消費領域,這主要取決於硬體和應用的吸引力。
預計移動智能可穿戴設備到2018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90億美元,該市場將由北美、遠東和中國以及西歐市場主導。全球智能眼鏡出貨量將從2013年的8.7萬副增長到2018年的1000萬副。
通過對智能眼鏡市場前景的詳細分析得知智能眼鏡是近些年的科技新興產物,但是它的發展卻很迅速。谷歌可謂打響最好的頭一炮,隨後各個廠商開始嘗試研發自己的眼鏡。索尼、蘋果等等都開始著手自己的智能眼鏡研發生產,國內針對智能眼鏡的開發也如火如荼的展開。智能眼鏡成為一個熱門的開發項目。
在美國、日本、法國等已開發國家和地區,智能眼鏡產品生產和銷售有較高的准入門檻。國際智能眼鏡製造行業集中程度高,少數領先品牌商占據主要市場份額。國際智能眼鏡企業擁有先進的設備、技術和強大的研發能力。
目前我國的智能眼鏡生產企業很少有自主研發設計機構。生產加工方面,絕大多數企業還只是依靠進口外國的先進機器設備和引進相關的生產技術;款式設計方面,大量企業由於只是為國外智能眼鏡廠商代加工,根本不具備相關的設計能力;品牌方面,大多數企業沒有自己的品牌,即使有自己的品牌,在國際消費市場的品牌知名度也較低。本地智能眼鏡要想長期發展,應在行業標準、產業方向和商業模式上有所改進,建立人才培養機制與養成環境。以上便是筆者對智能眼鏡市場前景的詳細分析了。
更多眼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眼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