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網際網路的大潮推動下,我國壓縮機做了很多技術和商業上試探性的研究開發和創新嘗試,但取得的效果並不讓人很滿意,行業仍然存在著供求失衡的現象,以下是壓縮機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0~2011年,我國空調行業需求隨著家電下鄉、節能補貼政策的落實以及全球性罕見的高溫氣候的刺激而大幅放量,使壓縮機企業的銷量充分釋放。壓縮機行業分析以上海為例,上海市共有獲證生產企業65家,相對於2009年獲證生產企業增長了10家。
2012年,受到全球經濟衰退、國內房地產市場相對低迷、家電以舊換新政策退出的影響,壓縮機銷量略有下降。壓縮機行業發展現狀指出,2012年我國壓縮機行業市場規模約83億元,同比下降4.81%,同時,各壓縮機供應商只能採取降價、降低首付款和激進的信用銷售來降低門檻,以便銷售更多的設備。
2013~2014年,伴隨全球經濟復甦,壓縮機行業增長良好,壓縮機銷售總量為4936 萬台,同比下滑8.70%,但變頻產品行業占比提升至37%,占比創下有史以來的行業新高。
2015~2017年,經濟轉型導致去庫存壓力顯現,我國壓縮機行業產銷量均出現下滑。同時,作為製造業的基礎,壓縮機企業的不少核心零部件仍需依賴進口,顯示出硬體不足。在核心部件上,世界比,在精度、速度、可靠性等方面還是有差距。
2018年,受房地產市場回暖影響以及供給側改革成效初顯,旋轉式壓縮機行業重回增長軌跡。此外,根據數據統計,2018年旋轉式壓縮機中的旋轉式變頻壓縮機銷售規模超過了5000 萬台,同比增長25%,變頻產品行業占比提升至35%。
截止2019年底,我國壓縮機市場規模為37655.4億元,同比2018年的36125.2億元增長4.2%。壓縮機行業發展現狀指出,一批上市公司依託原有技術積累也紛紛加入燃料電池壓縮機國產化陣營中,代表性企業如雪人股份、煙臺冰輪等。
目前,我國製冷壓縮機企業眾多,絕大多數從事中低端製冷壓縮機的生產。而生產螺旋式製冷壓縮機的大部分企業的主要核心零部件雙螺旋轉子(占總成本25%以上)基本依賴進口。正是由於國內大多數企業不具備核心技術,只能提供整機產品,從而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國內製冷壓縮機行業的發展。
未來,壓縮機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行業集中度會有所提高,企業規模逐漸擴大,研發技術不斷提升,壓縮機產業開始逐步向布局合理的新局面發展。在競爭中,一些小企業將被淘汰,優秀企業會不斷做大做強。
一是節能環保。無論是從減輕環境負擔,還是打破對外貿易壁壘等方面考慮,節能環保之路都將成為壓縮機發展的主流趨勢。從2011年以來,行業對壓縮機能效等級的追求進入新層次,行業開始注重產品能效,加上政策的扶持以及國家節能環保的要求,可以預見,節能環保將會是逐漸成熟的壓縮機行業未來永久的發展方向。
二是模塊化設計。模塊化設計技術是在對產品進行功能分析的基礎上,劃分並設計出一系列功能模塊,構建不同的產品,以滿足市場的不同需求的設計方法,力求以少數模塊組成儘可能多的產品,並使產品精度高、性能穩定、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以上便是壓縮機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壓縮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壓縮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