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醫療設備而言,尤其是可攜式設備,更低的功耗意味著更高的能效和更長的使用壽命。追求低功耗,是醫療電子的必然趨勢,也是所有醫療電子相關公司的重要技術目標之一。下面進行醫療電子行業趨勢分析。
全球醫療健康產業正在不斷跨界融合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5G技術等高科技,使醫療服務大步走向真正意義的智能化,催生了移動醫療、智慧醫療、遠程醫療等醫療新模式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醫療電子行業分析表示,從相關政策建設的評級來看,國內目前只有不到50%的醫院參與了電子病歷評級,僅有20%左右的醫院參與了互聯互通測評,HIMSS等測評的參與度就更低。
我國醫療信息化投入占整個衛生支出的費用比重一直處於較低的狀態,一直未超過1%,2017年達到0.73%。從更為細分角度看我國醫療信息化市場組成,硬體占比一直在60%以上,軟體占比近年來在提升,2017年占比為33%。
從組織結構上看我國醫療信息化市場仍將以醫院市場為主,占據80%左右的市場份額,其他公共衛生、區域衛生醫療信息化平台等占據20%。從未來趨勢上來看,醫院信息化投入占比會緩慢下降,因此判斷醫院仍然是各路玩家必爭之地,是重要的根據地。
目前我國三級醫院總體電子病歷的水平停留在2.11級的水平上,且滲透率不過5%,因此判斷未來3年是我國電子病歷滲透率急速提升的時期。預計到2022年我國電子病歷三級醫院普及率將達到90%左右,二級醫院滲透率超過60%,一級醫院超過40%,接近日本和美國的水平。
按照假設2019-2021年是電子病歷爆發期,爆發速度分別為136.6%、107.6%和84.1%,2022年電子病歷市場規模將達125.42億元,較2008年增長11倍,或成為醫療信息化板塊中最大的細分領域。
據預測,未來五年醫院網際網路化率有望提升到80%,未來10年網際網路將成為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全面重塑就診全程,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綜合以上數據可見,未來網際網路醫院增長的彈性將是數倍。
近年來發展火熱的智慧醫療、移動醫療、遠程醫療等均為基於醫療電子產品和服務的醫療新模式,其大部分內容均劃為醫療電子產業範疇。下面進行醫療電子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醫療電子行業分析表示,近幾年,在中國居民健康需求及健康支出日益提高、社區醫療以及農村醫療建設逐步啟動、醫療機構基礎設備及急救設備配備需求快速釋放的推動下,中國醫療電子市場得以迅速發展,2018年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醫療電子市場。
醫療電子是醫療器械行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以現代電子技術、半導體技術為基礎,是同時將醫學、機械、物理、生物醫學、新器件、新材料等多學科交叉,應用於醫療研究、臨床診斷、治療、生化分析、監護、康復保健等領域的設備及系統。
近幾年,在中國居民健康需求及健康支出日益提高、社區醫療以及農村醫療建設逐步啟動、醫療機構基礎設備及急救設備配備需求快速釋放的推動下,中國便攜醫療電子市場得以迅速發展。
可攜式醫療電子產品分為家用便攜和醫用便攜兩大類,家用便攜包括可攜式電子血壓計、便攜血糖儀和數字體溫計產品等。醫用便攜產品包括便攜心臟除顫器、動態腦電圖、多參數便攜監護儀、可攜式超聲診斷儀等。
目前我國醫療機器人取得積極進展,產業集聚特徵明顯,一批企業快速發展,5G、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與醫療機器人加速融合。不過,我國醫療機器人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還有較大差距。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持續推動關鍵技術創新,完善公共技術服務,加強產品應用推廣,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通過對我國當前的醫療設備研發水平進行研究可以知道,我國同已開發國家之間還存在著一定差距,當前一部分高端醫療設備都是從歐美等國家引進,因此,在未來可攜式醫療電子設備開發和應用過程中,我國可以同已開發國家進行技術合作,引進國外先進的醫療設備研發技術。
隨著時代的發展,健康逐漸成為世界上的重要話題,越來越多的企業加人到醫療設備的競爭中。國家化的醫療設備合作發展將會逐漸成為未來可攜式醫療電子設備發展的重要方向。以上便是醫療電子行業競爭格局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