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疫苗產值在2013年達到頂峰,為174億元,此後呈現逐年下滑態勢。只要疫苗領域存在市場競爭,無論企業數量是多是少,都會有創新,企業數量與創新能力關係不大。以下對疫苗激素行業環境分析。
疫苗激素行業環境分析,疫苗行業受需求驅動,不受醫保控費及降價影響,我們預計長期保持穩定較快增長。疫苗、特別是二類苗,主要是接種者自己支付費用、受需求驅動,產品不受醫保控費及降價影響,疫苗激素行業分析預計2018年-2023年受大品種上市驅動行業繼續保持10%以上穩健較快增長。中國疫苗市場總規模由2013年的199億元增至2017年的253億元,預計2030年達1,065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1.7%。其中二類疫苗市場規模由2013年的124億元增至2017年的217億元,預計2030年達到1,019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2.7%。
2013-2030E國內疫苗市場銷售規模(單位:十億元,%)
當前來看,國產疫苗行業景象可以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來形容一方面,政策層面對國產疫苗暖風頻送,學術界和資本市場熱衷於對疫苗產業前景的積極描繪;另一方面,國產疫苗行業在研發、產品質量等環節負面消息頻現,以致國產疫苗步履艱難。現從四大環境來分析疫苗激素行業環境。
改革開發40年來,我國各個產業都開始走向規模化、規範化。進入「十三五」,我國開始由量的發展走向了質的發展,在疫苗相關行業,陸續出台了《中國製造2025》、《醫藥產業「十三五」規劃》等支持促進我國製藥企業和醫藥產業領域的發展方向和投資方向。特別是還發布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這是我國首份科技創新規劃,提出了具體的指引和綱領性文件,明確了創新能力才是決定企業未來市場適應力的關鍵性要素。疫苗激素行業環境分析,我國擁有世界上第二大醫藥市場,我國製藥企業數量龐大,但是在這些企業的化學藥品中,仿製藥占據著支配性的份額,因此創新藥的研發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隨著我國藥企不斷加大研發費用的投資,成為我國的創新藥物發展即將到來的突破口。
國內生產總值一直以來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90.0309萬億元,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堪稱「中國經濟奇蹟」。疫苗激素行業環境分析,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也在穩步提升,國內的衛生事業也迎來了更高的發展,我國衛生總費用和個人衛生總支出都在連連快速增長。
疫苗激素行業環境分析,我國是全球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占到了全球人口數量的20%左右。同時,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對人口增長趨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人口數據,我國65歲以上人口的數量不斷增多,在我國總人口的占比中不斷增大,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我國醫藥產業迎來了更高的發展契機,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的《「十三五」全國計劃生育事業發展規劃》對人口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放棄實行近 40 年的計劃生育政策,計劃在 2020 年,增加全國人口至 14.2億人。這標誌著「全面二胎」政策正式開始實施。從二胎政策實施後,國內的生育規模將出現一波生育潮。
疫苗激素行業環境分析,生物製藥技術在21世紀世界知識經濟的核心之一,從1674年列文虎克奠定了微生物學的基礎到愛德華發明牛痘疫苗,誕生了疫苗學和免疫學,再到後來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在生物製藥領域也得到發展迅速,並直接影響到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疫苗激素行業環境分析,國外的疫苗市場格局或給中國以啟發。在國外,葛蘭素史克、賽諾菲、默沙東、輝瑞占據主流;但仍有很多中小型研發企業,有的在產品研發完成後自行投產,但更多的是在研發的某一階段,把成果轉讓給這幾家大公司。大公司在生產、質量管理、營銷等方面的能力顯然更強,這也就形成了這樣的格局:中小型企業可以從事研發,大公司進行量產以及商業化。
更多疫苗激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疫苗激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