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1日起,增值稅稅率從四檔變三檔,13%一檔稅率取消。營改增,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不斷增添新的動能。增值稅取代營業稅,因簡潔公平的良性稅制和減少重複徵稅,為成千上萬的企業和納稅人帶來直接的改革紅利。以下為營改增最新政策。
1、建築工程總承包單位為房屋建築的地基與基礎、主體結構提供工程服務,建設單位自行採購全部或部分鋼材、混凝土、砌體材料、預製構件的,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
2、《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財稅〔2016〕36號印發)第四十五條第(二)項修改為「納稅人提供租賃服務採取預收款方式的,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到預收款的當天」。
3、納稅人提供建築服務取得預收款,應在收到預收款時,以取得的預收款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後的餘額,按照本條第三款規定的預征率預繳增值稅。
按照現行規定應在建築服務發生地預繳增值稅的項目,納稅人收到預收款時在建築服務發生地預繳增值稅。按照現行規定無需在建築服務發生地預繳增值稅的項目,納稅人收到預收款時在機構所在地預繳增值稅。
適用一般計稅方法計稅的項目預征率為2%,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的項目預征率為3%。
4、納稅人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等方式將承包地流轉給農業生產者用於農業生產,免徵增值稅。
「營改增實施以來,超過98%的試點納稅人實現了稅負下降或持平,越來越多的納稅人享受到改革帶來的減稅紅利,總體減稅規模越來越大。」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表示。
統計顯示,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一年間,累計為企業減稅近7000億元。
營改增的作用,遠遠不限於減稅。改革使得增值稅的抵扣機制延伸到服務業,貫通了二、三產業之間的抵扣鏈條,有效降低了分工細化過程中的稅收成本,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和製造業轉型升級,培育了經濟發展新動能。
作為此輪財稅改革的「重頭戲」和「先頭兵」,營改增不僅僅是兩個稅種的歸併。從深層來看,無論是地方主體稅種還是地方財政收支,都面臨著極大衝擊。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重建地方主體稅種以及地方稅制體系。以上便是營改增最新政策了,相比大家也都了解了吧。
更多營改增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營改增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