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醫生行業分析報告 >> 中國醫生行業分析

中國醫生行業分析

2013-05-10 08:48:02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近年來,醫生被患者襲擊的血案頻頻發生,引發全社會對醫生群體生存狀況的關注。醫生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粗略統計顯示,2012年全國發生至少8起醫生被打事件。在醫患衝突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曾經的白衣天使何以變成付出太多、所得太少、壓力太大、名聲太差的矛盾人群?以下是對我國醫生行業分析

  一、我國醫生行業現狀

  1.醫療糾紛導致流血事件頻頻發生

  每年醫療糾紛近萬起,70%的醫院發生過患者毆打、威脅、辱罵醫務人員事件。全國醫生資料庫統計顯示,自2002年9月1日《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以來,中國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平均每年上升了22.9%。單2006年在中國內地就發生9831起嚴重擾亂醫療秩序事件,打傷醫務人員5519人,造成醫院財產損失超過2億多人民幣。在調查的326所醫療機構中,321所約98.47%的醫院存在著被醫療糾紛困擾的問題。醫療服務行業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在醫療糾紛發生後,有70%以上的醫院發生過患者毆打、威脅、辱罵醫務人員事件;60%的醫院發生過患者死後家屬在醫院內擺花圈、拉橫幅、設靈堂等情況;其中43.86%發展成打砸醫院的惡性傾向。

  2.工作負荷嚴重超載

  超過四分之一的醫生存在心血管疾病風險。由於中國醫療資源不足且分布不均,醫生工作強度之高在所難免。醫療服務行業市場調查報告調研顯示,49.2%的醫生每隔4至5天就要上一個夜班,76.1%的人中午休息不超過半個小時;80%的人工作中頂多只有10分鐘的時間休息。此外,參與調查的所有醫生都曾連續工作24小時以上,其中,18%的人曾連續工作48小時以上。長年高負荷工作,中國醫生「醫不自醫」的情況十分突出,超過1/4的醫生存在心血管疾病風險,35歲以上男性醫生高血壓患病率已是健康人群的兩倍。

  2.醫療資源分布不均。

  據醫療服務行業市場分析報告統計,在中國,每千人城市人口的醫生人數是1.75人,而每千人農業人口的醫生數只有0.47人(早在2005年,美國的人均醫生數是每千人3.59個,法國3.37,英國2.2,韓國1.6)。由於中國醫務人員編制由當地衛生部門統一計劃,當病人增多時,醫生給每位患者提供合理質量的醫療服務就很難保證。此前有報導調查醫生就診時間發現,眼科醫生包括使用檢查儀器在內,每位患者耗時 5分鐘,內科醫生問診時間平均7分鐘。「排隊3小時、看病3分鐘」這樣的抱怨常常發生。

  3.行政管理體制制約下大把時間的浪費

  寫病歷占用60%上班時間,診斷和治療難分身中國醫生要處理的病人多但卻缺乏效率,由於行政管理體制的制約,常常是大量時間、精力被用來完成與治病救人無關的事。

  在這一方面,美國的醫護人員顯然要輕鬆很多,他們很少會做這些沒有「技術含量」的「髒活累活」。美國醫院裡醫生和護士加在一起一般只占醫院總人數的 50%,其餘人員都是輔助人員和行政人員。有將近50%的美國醫生每周的文書工作在9小時以內,超過20小時的不到15%。合理的醫生和護士比例能有效減輕醫生的負擔。美國醫院內,醫生與護士的比例大約為1比4,而中國醫院的醫生與護士比大約為1比1.5。

  4.收入遠低於國際水平

  95.66%的被調查醫師認為自己的付出與收入不相符在中國,醫生的收入可能在社會整體收入中排名在中上水平,但考慮到成為醫生所投入的教育成本以及救人性命創造的價值,醫生薪酬仍遠低於世界大多數國家醫生的收入水平。中國醫師協會2011年最新的醫師執業狀況調研發現,95.66%的被調查醫師認為自己的付出與收入不相符(不相符+很不相符),而其中選擇「很不相符」的比例高達51%。

  醫療行業是高風險高技術含量的行業,但中國醫生的平均工資僅是社會平均工資的1.19倍。2010年美國醫生的平均年收入是17.4萬美元,醫生的收入是普通人收入中位數的3.95倍。日本中年醫生平均年收入可達1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80多萬元),比國民平均收入高一倍多。中國香港醫生初入行時的平均月收入就超過5萬港幣,且會逐漸按年資增加。擁有10年工齡的醫生的月收入約10萬港幣。同比發展中國家印度,當地資深醫生每月收入在6萬美元以上,而普通醫生每月收入也在2萬美元左右。

  5.醫生行業問題多多影響高考專業選報

  醫療服務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近5成醫療工作人員對執業環境不滿,78%的醫生父母不希望子女學醫最新的醫師執業狀況調研中,中國醫生對執業環境狀況的擔憂並沒有明顯改善,近一半(48.51%)的醫療工作人員對目前的執業環境不滿意,而滿意的比例為19.02%。醫患關係緊張、醫療糾紛增多,醫師普遍感到執業中的人身安全和人格尊嚴得不到保障等原因造成了醫生對執業環境的負面感觀。這種負面情緒還直接影響醫師對下一代的職業規劃和建議,因為有78.01%的醫師不希望自己的兒女從醫,支持、肯定從醫的父母僅占6.83%。早先的調查統計也顯示,在近10年的高考狀元專業選擇調查中,幾乎無人選擇醫學,考生們最熱衷嚮往的專業是經濟管理。

  在美國,不算離譜的工作時間,加上豐厚的收入帶給醫生的是較高的職業滿意度和歸屬感。根據調查,有53%的美國醫生對待遇感到滿意,護理人員中,也有48%對收入感到滿意。在被問到如果有機會選擇,還會不會再當醫生時,69%的美國醫生明確表示會,只有12%的美國醫生表示不會。

  二、醫生職業倦怠問題

  所謂職業倦怠,大白話就是厭倦自己的工作。個別人、個別時候偶爾出現是正常現象,如果普遍存在就是異常情況了。尤其是呈現流行趨勢,就是社會問題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醫生職業倦怠的呢?

  1.執業環境問題。整個社會環境在精神層面上,要求醫生像白求恩一樣「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而物質層面上,當醫療糾紛發生時,法律又把醫生當做「食人間煙火」的普通人,採取「舉證倒置」,讓醫生證明自己無過錯,是清白的。

  2.知識更新問題。臨床醫學雖然是落後科學,但隨著基礎科學的快速發展,臨床醫學也一直不斷的進步,知識更新也是日新月異。僅中文婦產科專業雜誌就10 余種、專業著作上百種、科研論文則數不勝數,學術會議幾乎天天有。稍有懈怠就會落伍,工作之餘還要瀏覽、學習、更新知識,否則,就有可能犯錯誤。活到老學到老就成為醫生的生活常態。

  3.職稱晉升問題。國家對醫生的要求是醫、教、研兼顧,醫生常把這個要求稱為「六個量」,即工作量、手術量、門診量、文章量、課題量、教學量。要想如期晉升,就不僅要量到,而且要保質。門診防著投訴、工作防著被妒、手術防著失誤、文章防著「灌注」、課題防著「篡位」、教學不能怕累。這樣的累還在其次,晉升中的不公才是職業倦怠的根源之一。

  4.職位競爭問題。當代文化總是強調,不願意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依此類推,不願意做院長的大夫不是好大夫,既要做好大夫,又要做好院長(科主任),難免「壓力山大」。

  5.比較競爭問題。以一個流傳已久的段子來說明,「早起是學醫和收破爛的,晚睡是學醫和按摩院的,擔驚受怕是學醫和犯案的,沒飯點兒是學醫和要飯的,男人不著家是學醫和花天酒地的,女人不顧娃是學醫和搞婚外戀的,隨叫隨到是學醫和發快件兒的,加班不補休是學醫和擺地攤兒的,24小時接客是學醫和天上人間的,周末節日不休是學醫和淘寶開店的,不能說錯話是學醫和當播音員的,不能出絲毫差錯是學醫和發射火箭的,打不能還手是學醫和做拳擊陪練的,罵不能還口是學醫和開挨罵網店的,以考試為生是學醫和上了高三的,活到老學到老是學醫和搞科學實驗的,接受五花八門檢查是學醫和當上准媽媽的,別人睡著你站著是學醫和看守八寶山的,入了行就很難退出是學醫和黑社會的,入了行就發誓再也不讓下輩沾邊是學醫和販白粉的。」在這樣的比較中,誰還會熱愛大夫這個職業呢。

  任憑這種情緒蔓延,必將影響臨床工作的開展和臨床醫學的進程,對既往臨床事業的成就的繼承甚至是毀滅性的,值得社會各界重視。

更多醫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醫生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