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醫生行業分析報告 >> 2014年醫生行業現狀分析

2014年醫生行業現狀分析

2014-04-02 14:04:38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醫生本應該是一個高大上的行業,收入高、受尊重、很體面。但近些年來,醫患糾紛高發,紅包、回扣等負面事件不斷,百姓對醫生的評價、醫生的自我價值感雙雙下降。醫生這個曾經被認為「高大上」的職業,目前在人們眼裡的形象已開始逆轉。以下是對醫生行業現狀分析:

  中國醫生成長緩慢

  「過去,畢業生分到二級醫院後,直接進科室。由於專業科室知識面相對窄,加上二級醫院病人沒有三級大醫院多,醫生臨床實踐機會相對少,因此一般需要成長四五年,再送到三甲醫院培訓後,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臨床醫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麻醉科主任於布為說,「但是二級醫院不可能把所有醫生都送出去培訓。這也是百姓看病不願去基層醫院的重要原因。」

  「同一所大學的畢業生分到不同醫院,若干年後就是不同水平。」 瑞金醫院院長朱正綱說,原因在於以前沒有建立國家層面的住院醫師培訓制度,各地區、各醫院「各自為政」,培養出的醫生缺乏「同質性」。

  在美國,一個醫學生畢業8年左右,臨床水平已經達到相當程度;而中國醫生呈現緩慢上升的成長軌跡——大概20至25年後,中美醫生成長曲線基本匯合,這說明,我國醫學院的培養質量並不差,差的是住院醫師培訓質量。宇博智業了解,「國內外的醫療衛生實踐證明,醫學畢業生成長為合格的臨床醫師,還需要經過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和專科培訓。」上海市衛生計生委黨委書記黃紅說。

  醫護行業資格考試成全國最冷門職業之一

  湖北省2010年醫師資格證報名人數為 39810人,2011年為 31432人,2012年為28732人,2013年為27141人。去年比2010年減少了12669人,減少約三成。據了解,1999年起,我國首次組織醫師資格證的統一考試,第一年報名人數不足兩萬,隨後持續上升,2004-2008年增幅最大。然而從2011年開始,報名人數首次掉頭向下,年年遞減。預計今年報名人數仍不超過3萬。

  與報考人數減少相印證的是,智聯招聘發布的2014年春季求職統計報告中稱,今年全國最冷門的三大職業,排在首位的就是醫護人員,其競爭指數為13.7,也就是說,一個職位只有13.7人去參與競聘。而最熱門的財務人員競爭指數達到151。武漢招聘市場上,所有職業的平均競爭指數,也達到了45。

  更多醫療行業研究報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醫療衛生行業信息化行業深度調查分析及生產技術工藝研究報告》。

  工作壓力大難享休假難

  專業的醫療網站曾對2000多位醫生做過調查,近八成醫生每天工作8-12個小時,18%的人曾連續工作48小時以上,50%的醫生工作日平均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不足兩小時,超過50%的人從未享受過年假。

  據宇博智業了解,目前北京大醫院出門診的主力是擁有副高以上職稱的專家,以北大醫院為例,副高以上的專家號占六成。而這部分醫生往往需要醫、教、研並重,他們的時間基本上都被工作填滿了。

  對於大多數護理人員來說,節日休假的概念顯得有些奢侈。「節假日科室都是和平常一樣排值班,我們最多的一個護士已經攢了108天假,但知道科室忙不過來,有困難都儘量自己克服,輕易不提休假的事兒。」包艾榮說,前段時間科里有個護士的孩子發高燒,為了白天能在家照看孩子,她把自己那段時間的班次全部調成了夜班。

  身體健康狀況受到影響

  楊宏艷說,由於精神壓力和勞動強度大,加上長期接觸病原體和藥物,醫護人員的免疫力都會下降,腰椎突出、膝關節髕骨軟化、胃潰瘍等職業病的發病率很高,工作強度偏大的急診科甚至曾有多位護士流產。「前一陣自己居然得了帶狀皰疹,要知道這可是『老人病』呀。」

  北大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白文佩介紹,自己曾參與了2009年2月~2011年8月開展的北京註冊護士健康調查研究項目,對北京市20家醫院1686名40歲~55歲在職註冊護士進行更年期健康症狀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北京中年註冊護士37.83%有更年期綜合徵,逾八成護士感到疲乏。

  白文佩表示,疲乏與護理人員超負荷的工作強度和頻繁值夜班擾亂了生物鐘有關。宇博智業了解,要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需不斷接受各類職業培訓及考核,這也給護士帶來了很大壓力。此外,護士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患者,要滿足患者和家屬的各種要求,要處理好醫護關係和護患關係等,易導致其心理負荷過重和身體疲勞。

  超負荷工作現象普遍

  姜玉武說,醫生的心理一定是非常堅強的,因為每天都緊繃著神經,不管身在何處,總也擺脫不掉持續的緊張和壓力。「常常吃晚飯時會忽然琢磨起來,上午的某位患者我處理得有沒有什麼問題?」

  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顯示,79.8%的醫務人員反映工作負荷重,認為工作壓力過大者達33%,近1/4的調查對象情緒方面有焦慮和沮喪感覺,中重度抑鬱發生率為24.7%。

  該調查還顯示,醫務人員超負荷工作現象普遍,在城市三級醫療體系中以三級醫院最為突出。醫務人員平均每周工作50.6個小時,遠超過每周40個小時的法定勞動時間;平均每個月要值6個夜班。

  與此同時,執業環境卻每況愈下。在城市三級醫院中,58.1%的醫務人員認為近年來社會地位降低了,59.5%認為患者信任程度降低了,53.2%認為執業環境差,92.7%認為有防範患者的必要性,僅有32%的醫務人員表示願意為病人嘗試有風險的技術。

  小病壓垮「大醫生」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主任姜玉武認為,一個人哪怕是感冒發燒,也想找最好的醫生來看,這是人之常情。醫生能夠理解。但是對於社會來講,這種非理性的就醫加重了醫療資源的供需矛盾,是壓垮大醫院醫生的原因之一。

  「我的患者中至少有80%是可以由其他醫生甚至較低年資醫生看的。我很感激患者對我的信任,但是如果大病小病都看專家,疑難重症患者就會更難掛到專家號。」姜玉武說。

  2009年,陸春雪隨遼寧省「兩癌」篩查臨床專家組給基層醫生做培訓時發現,一些基層醫生連最基本的業務都荒廢了。據宇博智業了解,「醫學是一門經驗學科,基層醫生接觸的患者少,業務水平自然得不到提高,患者就更加不信任基層醫生,形成惡性循環。」

更多醫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醫生熱門推薦

    Content not fonud



    Content not found

    内容未找到,麻烦您再找找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