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至2017年我國醫藥製造業利潤總額由1,494.30億元上升至3,314.10億元。醫藥行業迎來消費升級,需求逐步向高端產品轉移,以及兩票制等行業政策導致的變革,驅動了醫藥企業順勢而為,調整產品結構和銷售策略。以下對醫藥製造行業現狀分析。
醫藥製造行業現狀分析,我國工業規模以上醫藥企業收入及利潤總額穩步增長。醫藥製造行業分析指出,2017年,我國工業規模以上醫藥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8,185.50億元,同比增長12.50%,較上年提升2.8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工業增速1.4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3,314.10億元,同比增長17.80%,相比上年提升3.9個百分點,與全國工業增速相當。我國醫藥行業發展態勢良好。
2011-2017年我國規模以上醫藥企業收入及利潤情況
醫藥創新是產業升級及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在傳統藥品市場面臨降價與競爭雙重壓力的情形下,競爭少、價格高、盈利能力強的高端創新類藥品成為企業重要的利潤增長點。現從三大市場狀況來分析醫藥製造行業現狀。
全球醫藥市場規模保持平穩增長。根據醫藥製造行業現狀預測,從2012年到2017年,全球醫藥市場將以 5.3%的年均複合增長率持續擴張,並將在2017年達到1.24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在高收入國家中,隨著大量專利到期以及仿製藥的廣泛運用,藥品消費支出(特別是在慢性病治療領域)的增速顯著下降。新興市場呈現出較快的增長勢頭。在人均國民收入低於2.5萬美元/年的國家中,不斷增長的診療率、疾病負擔從急性病逐步轉為慢性病、政府不斷擴大醫療服務及保障的覆蓋範圍等因素將進一步驅動藥品消費的快速增長。根據預測,東南亞和東亞、拉丁美洲、非洲、南亞等新興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預計將超過 10%,成為全球醫藥行業的主要驅動力量。
2001年以來,我國醫藥工業總產值保持高速增長,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興醫藥市場。根據南方所統計,中國七大類醫藥工業總產值在「十一五」期間複合增長率達到23.31%。醫藥製造行業現狀分析,受到經濟結構轉型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我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增速有所放緩,2015 年同比增長 15%,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增長 13%和 11%。儘管近兩年醫藥工業總產值的增速有所放緩,但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持續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和醫療衛生體系框架建設基本完成, 政府投資建設重點從大中型醫院向社區醫院、鄉村醫院轉變,國家對衛生支出的比重繼續攀升,改革紅利為醫藥市場提供了新的增長空間。同時,考慮到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城鎮化水平的提高、疾病圖譜變化、行業創新能力的提高以及醫保體系的健全等因素的驅動,預計未來我國醫藥產業仍將保持快速增長。
近年來,我國化學藥品製劑醫藥工業總產值呈現平穩增長趨勢,從2006年的1,501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6,666 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0.49%。醫藥製造行業現狀分析,2013和2014年同比增幅分別為13.35%和12.39%,增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放緩。儘管近年來化藥製劑行業的增速小幅放緩,但隨著我國醫藥工業總產值的穩步增長,未來有研發實力、品種等優勢的製劑研發及生產企業,將通過自主研發、創新仿製等戰略轉型在競爭中保持領先。
醫藥製造行業現狀分析,作為近年來醫藥行業最重要的供給側改革政策,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工作的開展對我國醫藥市場競爭格局的優化具有深遠意義。各方主體積極參與,工作持續加速推進,目前已迎來關鍵時期。醫保定點資質的放開,有利於促進零售藥店的公平競爭,醫藥零售市場的總體規模有望增加;但與此同時,協議管理意味著監管部門將執行更為嚴格的申請、監督和管理制度。單體藥店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大型連鎖藥店由於注重合規經營將顯著受益。
更多醫藥製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藥製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