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約為1439.6億元。2017年中國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將達到1,954億元,未來五年(2017-2021)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5.21%,2021年中國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規模將達到3,443億元。那麼生物醫用材料發展潛水是怎麼樣的呢?
通過對生物醫用材料發展趨勢的詳細分析得知生物醫用材料作為一種研究人工器官和醫療器械的基礎,生物醫用材料現在已經成為了當代材料學科的重要分支,尤其是隨著生物技術的蓬勃發展和重大突破,生物醫用材料已經成為了各國科學家競相進行研究和開發的熱點,近幾年來,有關醫用材料以及醫用材料在高新醫療技術領域應用研究相關報導層出不窮。
生物醫用材料按照用途進行分類可分為骨、牙、關節、肌腱等骨骼-肌肉系統修復材料,皮膚、乳房、食道、膀胱和呼吸道等軟組織材料,人工心臟瓣膜、血管、血管內插管等心血管系統材料,血液淨化膜和分離膜、氣體選擇性透過膜、角膜接觸鏡等醫用膜材料、組織粘合劑和縫線材料,藥物釋放載體材料,臨床及生物傳感器材料等。
目前,國內外生物材料的研究方向是以動物組織為原料的生物再生材料,該類材料主要取自豬、牛等天然動物組織,在保留動物組織結構的前提下,通過組織工程技術,植入人體後能被人體接受,不產生免疫排異反應;
同時,該類材料具有與人體組織或器官相似的成分和結構,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和誘導性,能在植入原位粘附、徵集機體自我修復機制釋放的生長因子及種子細胞,誘導其定向分化為相關細胞,再分裂、遷移和增殖,誘導組織再生;
此外,該類材料還具有良好的力學順應性及降解順應性,植入後能首先替代缺損組織或器官,再逐步誘導再生出新組織或器官,最終實現組織再生和創傷修復。
活性生物材料是一類能在材料界面上引發特殊生物反應,促進或影響組織和材料之間的連接、誘發細胞活性或新組織再生的材料。活性生物材料由美國人L.Hench於1969 年在研究生物玻璃時發現並提出,進而在生物陶瓷領域開創了新的研究領域。經過30多年的發展,生物活性在生物醫用材料領域已建立了牢固的基礎,如β-磷酸三鈣可吸收生物陶瓷,在體內可被降解吸收並為新生組織代替,具有誘導特殊生物反應的作用。生物活性材料具有的這些特殊的生物學性質,有利於人體組織的修復,因而成為生物醫用材料領域研究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通過對生物醫用材料發展趨勢的詳細分析得知可以預料,在未來20-30年內,生物醫用材料和植入器械科學和產業將發生革命性變化:一個為再生醫學提供可誘導組織或器官再生或重建的生物醫用材料和植入器械新產業將成為生物醫用材料產業的主體;表面改性的常規材料和植入器械作為其重要的補充。保守估計,2030年左右兩者可能導致世界高技術生物材料市場增長至≈US.5萬餘億元,與此相應,帶動相關產業新增間接經濟效益可達US.5萬餘億元。
醫用合成塑料和橡膠等作為生物材料的一種,在醫療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從簡單的塑料製品到技術含量較高的精密介入導管、人工心臟輔助裝置和人工血管等。醫用塑料製品,相較於其他塑料產品,對其製造材料和生產過程都有著更加嚴苛的要求:材料安全可靠、生產車間潔淨;生產設備精密化,低成本高效率。以上便是筆者對生物醫用材料發展趨勢的詳細分析了。
更多醫用材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用材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