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近日成立,目標是擴大上游油氣資源供應環節以及下游銷售環節的開放水平,統一中游油氣集輸環節高效運行監管,優化油氣資源配置效率,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改革思路。這標誌著我國油氣體制改革步入一個新階段。
油氣管網基礎設施獨立核算、獨立運營,對於促進油氣領域上下游競爭,提升油氣系統效率具有意義。由於油氣管網設施天然存在壟斷特性,政府希望通過落實第三方市場主體准入機制,更好還原油氣產品的商品屬性,讓市場充分發揮資源配置作用,進而推進油氣行業市場化改革。
外界試圖勾勒國家管網公司的資產版圖時,12月10日晚間,中石油、中石化相繼發布公告稱,尚未就可能注入的資產與國家管網集團達成協議。中石油稱雙方的磋商仍處於初步階段,中石化則表示,正在與國家管網集團商討有關重組事宜,可能涉及到相關的原油、天然氣、成品油管網資產。
12月12日,有接近人士向記者表示,致使協商進展延宕至今的原因之一是,各方對於資產的評估方式尚未達成一致,仍在管道資產應按照預期收益的方式或按照固定資產折舊方式核算之間談判。
上述人士表示,僅以陝京管道為例,最早的一條線是1998年修建的,經過20餘年的使用周期,管道資產折舊殘值很少,若按照預期收益計算,只要管道尚在使用,管輸費即是穩定的收益來源,且規模可觀。由此可見兩種核算方式差異之大。而國家管網公司涉及的管道資產眾多,管道淨資產約為3000億元,若疊加即將納入其中的LNG接收站、地下儲氣庫,以及上述資產的預期收益,則資產規模可達5000億元。
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目前是國有獨資企業,註冊資本為200億元人民幣,未來隨著「三大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管道資產劃轉作價評估換算成股份,國資委以及三大油公司的股比也將發生變化,有關國資委、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分別持股40%、30%、20%和10%的討論也僅為方案之一。
國家管網公司最終的股權比例、資產規模以及資產注入方式仍未有定論,更進一步地,在公司實現平穩過渡之後,如何處理國家管網與省管網之間的關係,如何實現管網設施的公平開放、如何引入社會資本促進天然氣管網設施建設等問題均為長期擺在國家油氣管網公司面前的考驗。
對於上游企業而言,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將明確打破以往以大型國有油氣企業主導的產運儲銷一體化的經營格局,下遊客戶對上游供應商的選擇可以更加多樣化,三大石油公司將會面臨更大競爭壓力。短期來看,國家管網公司的成立並不會顯著改變上游供應結構。
長遠來看,上游產品可以更加暢通地進入到下游。伴隨著上游勘探開發領域以及油氣進口領域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更多有實力有技術的油氣企業將進入上游環節參與競爭。上游環節的競爭加劇,有利於刺激上游企業創新技術手段與管理方法,提升我國境內油氣勘探開發效率,降低國內油氣勘探開發成本,也有利於刺激海外油氣資源進口供應,拓展海外油氣資源進口渠道,實現油氣資源上游供應能力和效率的整體提升。
對於煤層氣供應商為代表的非常規油氣供應商而言,管網公司的成立和管網無歧視開放有利於促進煤層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的消納,其競爭力有望得到提升。當前煤層氣存在消納問題,增強無歧視管輸能力可以充分利用煤層氣的價格優勢,有助於非常規氣的發展。
對於管網公司而言,首要問題是如何真正實現管道運輸容量的無歧視開放。雖然國家油氣管網公司已經成立,由於缺乏相應的管網開放標準和監管約束,管網設施的無歧視開放還需時日。目前如何實現對管道運輸容量的公平分配和合理定價,尚未有權威的規章制度可供參考。對未達到公平開放標準的管道運輸使用,也尚未有明確的監管辦法和懲罰措施。此外,管網相關運營信息如何做到公開透明,並且做到及時公布,也是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
對下游企業而言,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的成立對其影響各不相同。對於下游大用戶而言,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的獨立運營,能夠使其獲得更多的選擇權和議價權。在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成立之前,下游大用戶企業對供應商的選擇餘地較小,不具備議價主動性。今後下游企業可供選擇的油氣來源會有所增加,預期議價能力會有所提升。
對地方管網影響則不盡相同。對於如廣東省管網等採取「允許代輸」模式,其公平開放辦法已實施多年,影響會較小。對於如浙江省管網這類實行「統購統銷」模式的省管網企業,需要儘早謀劃運營模式的轉變。對於陝西省這類管網運輸能力過剩的省管網企業,在油氣管道無歧視開放的大背景下,部分閒置的管輸能力能夠得到更好利用。
2025年我國油氣長輸管道里程數將達到24萬公里。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油氣資源的消費加大,但是我國油氣管道密度相較於歐美國際仍有著較大的增長空間。以下對油氣管網行業趨勢分析。
中國石油占國內油氣長輸管道總里程約65%。油氣管網行業分析指出,國內油氣長輸管線資產擁有方主要為中國石油、中國石化與中國海油,占比分別為63%、15%、7%。隨著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的成立,上述3家公司下屬管道資產將被剝離。
目前國內油氣管網構成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油氣資源的消費加大,但是我國油氣管道密度相較於歐美國際仍有著較大的增長空間。在中國天然氣消費快速增長的前提下,中國油氣管道里程增速下滑,管道運輸能力瓶頸一定程度限制了天然氣行業發展,國家推進管網獨立,實現銷售與管輸分開,未來中國油氣管道行業將迎來獨立的加速建設時代。
第一,原油管道方面。油氣管網行業趨勢分析,進口管道和煉廠之間的連線建設將進一步發展,以滿足我國工業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我國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是巨大的,僅靠國內資源難以滿足企業發展的需求,需要依靠國外進口能源,疏通油田輸送瓶頸,合理確定原油流向,實現資源的合理化配置。
第二,成品油管道的建設將加快,除全國管道的規劃和建設外,區域性的成品油管道將更加完善。油氣管網行業趨勢分析,成品油管道建設將綜合我國鐵路、航運、公路運輸體系的建設情況,根據資源分布情況和需求情況確定輸送管道的建設格局,滿足各地區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
第三,天然氣管網建設更加完善,供氣類型更加豐富、干網和支網建設逐步完善。油氣管網行業趨勢分析,我國已經形成了多氣源、多用戶、統一管網的供氣系統,未來氣源將更加多元化,滿足不同行業對多種能源的需求;各地區配套的支線管網將不斷成熟,提高天然氣調配的靈活性,提高各管網的利用率。
第四,管道技術水平將進一步提高,管道建設口徑、壓力、自動化水平將得到新的提升,油氣管道系統將逐漸進入自動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的新階段。新建管道將以1000mm 以上的管徑為主,最大可達到 1420mm,壓力可達到 10MPa-12MPa,鋼級將達到 X100 的水平。油氣管網行業趨勢分析,除新型材料的使用外,施工工藝及維修技術也將進一步提升,如狀態維修將逐漸取代當前的計劃檢修,提高檢修的時效性,確保管道運輸的安全性。
國家出台政策法規,推進管網區域化管理機制;鼓勵天然氣行業的發展,促進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天然氣管網輻射範圍;同時,打破壟斷,引入第三方資本,主動迎接市場化改革,促進能源輸送服務水平的提升。油氣管網行業趨勢分析,油氣管道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研究逐步開展,從管道的規劃、設計、施工及運行4個階段加強管道建設管理水平,提高油氣管道的安全性。
全球在役油氣長輸管線總量約3,800條,總長196.13萬公里。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油氣資源的消費加大,但是我國油氣管道密度相較於歐美國際仍有著較大的增長空間。以下對油氣管網行業概況分析。
隨著我國石油天然氣開採業的發展,國內管道輸油氣里程不斷增長,油氣管網行業分析指出,截至2018年末已經達到了12.23萬公里,同比增長2.51%,其中天然氣輸送管道長度約為7.6萬公里。但是與我國天然氣產量增速和消費量增速對比來看,產量與消費量增速普遍高於管道里程增速,我國油氣管道建設發展整體滯後於天然氣行業發展速度,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油氣行業的發展。
2012-2018年中國油氣運輸管道里程統計及增長情況
在中國天然氣消費快速增長的前提下,中國油氣管道里程增速下滑,管道運輸能力瓶頸一定程度限制了天然氣行業發展,國家推進管網獨立,實現銷售與管輸分開,未來中國油氣管道行業將迎來獨立的加速建設時代。現從三大國家幹線管網現狀來分析油氣管網行業概況。
中國石油以管道分公司、西氣東輸管道分公司、西部管道分公司、西南管道分公司和北京天然氣管道公司5個綜合性運營公司為主,西南油氣田公司為補充的國內管道運營管理體系。截至2017年底,中國石油國內運營的油氣管道總里程達到8.56萬km。其中,原油管道2.04萬km,占全國的65.8%;天然氣管道5.38萬km,占全國的74.1%;成品油管道1.14萬km,占全國的40.8%。管道分公司運營管道主要集中在東北、華北、華東以及華中地區,負責運營國內東北能源通道。
油氣管網行業概況分析,西氣東輸管道分公司主要負責運營中衛以東的西氣東輸管道系統及其聯絡線等。西部管道分公司運營管道主要集中在新疆、青海、甘肅至寧夏中衛,負責運營國內西部能源通道。西南管道分公司運營管道主要集中在甘肅、寧夏、四川、重慶、貴州、雲南、廣西等地區,負責運營國內西南能源通道。北京天然氣管道公司主要負責運營陝京管道系統。西南油氣田公司目前運營的管道分布在重慶、蜀南、川東、川西北、川東北五大油氣區,在川渝地區建成了國內最完備的天然氣輸配系統。
中國石化油氣管道主要由其所屬的管道儲運分公司、銷售公司、天然氣分公司負責運營,油氣管網行業概況分析,截至2017年底,中國石化國內運營的油氣管道總里程約3.4萬km。中國石化原油管道主要由中國石化管道儲運分公司運營建設,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包括魯寧線、儀長線、甬滬寧管網、日儀線、東黃複線、中洛線等。中國石化成品油管道主要由中國石化銷售公司負責運營,擁有華北、華中、華東、華南四大成品油管網,管道覆蓋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江蘇、江西、安徽、福建、浙江、山東等省。中國石化天然氣管道主要由中國石化天然氣分公司負責運營,主要集中在華北、長江中下游兩大地區,包括川氣東送管道、榆濟線等。
中海油主要負責海上油氣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最具有代表性的崖城13-1氣田工程的海底管道長778km,於1994年11月建成,是國內最長的海底管道,崖城13-1氣田工程管道還包括至三亞90km的海底管道。油氣管網行業概況分析,中海油主要管道還包括海南LNG管道、廣西LNG管道、廣東LNG管道、立沙成品油管道、黃驊港-中捷石化成品油管道等。截至2017年,中海油負責運營的長輸油氣管道約為8414km,主要為天然氣管道(7516km),陸上管道里程約4536km。目前在建及規劃的主要管道有海西天然氣管網、粵東LNG管線、蒙西煤制氣管道等。
油氣管網行業概況分析,展望2019年,我國正在推動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加速能源轉型進程,發展可再生能源,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逐步建立以非化石能源為主體的現代能源體系。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對油氣能源特別是天然氣、LNG等清潔能源的需求將保持旺盛態勢,油氣管道設施建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