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7.2億千瓦,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7.25%,2022年將達到9.5億千瓦。再生能源已成為全球能源轉型中發展最快的能源種類。以下對再生能源行業政策分析。
再生能源行業政策分析,我國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較低,主要品種的回收率甚至低於60%,與部分已開發國家的80%-90%存在顯著的差距。再生能源行業分析指出,由於受制於技術水平及市場化運作程度等因素,回收利用產業鏈的附加值較低,未盡到物盡其用,造成資源的浪費。工信部於2016年7月印發《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旨在到2020年將主要再生資源利用率提升至75%。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十三五」期間對再生資源利用率的提升要求推動了行業健康化發展,有利於拉動整體產值提升。
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品種已回收量與目標量對比
我國再生能源行業2005年起步,目前仍處在發展初期。我國再生資源企業回收、分揀、加工處理工藝不斷提升。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積極引進先進設備和加工利用技術,開展精深加工,創新經營業態,傳統的回收、分揀、加工處理工藝得到改造升級。現從六大相關政策來分析再生能源行業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04年修訂)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04年12月29日發布,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規。
為了從源頭加強對電子信息產品污染的限制和控制,從而減少廢棄電子信息產品對環境的污染和對公眾的危害,實現電子工業清潔生產和可持續性發展,以保護人類健康,提高資源利用率,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為促進再生資源回收,規範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發展,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經2006年5月17日商務部第5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為了防治電子廢物污染環境,加強對電子廢物的環境管理,自2008年2月1日起實施。包括總則、拆解利用處置的監督管理、相關方責任、罰則和附則,共五章二十六條。
經2008年4月16日商務部第五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共二十二條。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修訂通過,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包括總則、節能管理、合理使用與節約能源、節能技術進步、激勵措施、法律責任和附則,共七章八十七條。
再生能源行業政策分析,為了促進再生能源發展,我國對再生能源進行標杆電價補貼。然而隨著我國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的快速發展,再生能源的補貼缺口也越來越大。數據顯示,到2017年底,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已經增長至1127億元,2018年截至目前已經超過1200億元。這一缺口中,光伏發電在過去兩年的快速增長,以及其相對風電更高的補貼電價,給補貼基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更多再生能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再生能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