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照明燈行業分析報告 >> 照明燈行業市場前景

照明燈行業市場前景

2019-01-14 14:26:43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2020年中國LED照明行業整體市場規模將達10000億元,LED照明行業滲透率達70%。同時基於LED通用照明占LED應用市場規模逐漸上升、LED應用占LED整體市場規模逐漸上升的事實,預計2020年中國LED通用照明市場規模將達到4452億元。那麼照明燈行業市場前景會是怎麼樣的呢?

  通過對照明燈行業市場分析得知從LED產業的上中游企業發展可以明顯看到,大者恆大這一趨勢。外延晶片企業三安、華燦已明顯在領跑,封裝企業中上市公司規模不斷擴大,小企業生存空間受到限制,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上規模的LED照明企業目前球泡燈、燈管等生產已實現自動化,LED燈具生產正在逐步實現自動化,這是必然趨勢。小企業則需要定位自身的功能,走差異化道路,在細分市場中求生存,照明產品中個性化的需求還是大量存在的。兼併重組、優勝劣汰是必然趨勢,主動退出,另闢蹊徑也是不錯的選擇,目前已有不少公司涉足其他行業。規模、效益、質量是創建品牌的基礎,中國的照明產業大而不強,缺少國際知名品牌,創建知名品牌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希望未來五年中能夠有百億銷售額的照明企業湧現,有效益才有創新的資本,才可能吸引更多人才。

  1. 新零售,線下配合線上

  毫無疑問,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燈具這種產品,看到實際的物品非常重要,線上的營銷或者商城作為一種引流,線下實體銷售,這種做法非常實用。而且,只有就近的線下渠道,才能做到及時的配貨,及時安裝和售後服務。

  2. 一站式,家居產品選購一條龍

  現在家居產品的選購,不必在像以前一樣,可以滿世界對比,也許在城南買套沙發,又跑到城北買套燈具。如今社會節奏加快,時間成本也和過去不同。更多的人喜歡集中時間一站式把所需家居產品選購齊全。所以,燈飾和家居產品是絕對分不開的,這一點要明確。甚至有的業主在設計之初,就已經把家具和燈具的搭配概念落實了。

  3. 爭上游,上游渠道是不可忽略的部分

  很多商家會遇到這種情況,盯了很久的准客戶,最後相信了設計師,或者是裝修公司。因為他們比我們接觸業主接觸的早,如果他們服務做得好,更能獲得業主的信任。所以我們和上游渠道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4. 全品類,無法阻止

  全品類的渠道結構,已經無法阻止了。因為現在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趨向於多樣化,單一品類所對應的人群,無法精準的來到你這裡。所以你只能做全品類。甚至需要囊括商照和工程照明。小編不是反對小而精的商家,只是未來一定是全品類商家的天下。營銷成本、展示成本都能被適當降低。

  5. 包安裝,大勢所趨

  安裝渠道是未來的重中之重。很多商家會問,為什麼?之前多少年都沒有包安裝,不也照樣賣燈嗎?是的,也許您現在不包安裝,還可以繼續賣,但是必須要承認的是,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在包安裝,一方面是客戶確實需求,找不到專業的師傅來解決燈具安裝問題,另一方面是我們包安裝,可以提升服務體驗。現在市場上也有現場的安裝渠道,例如燈師傅平台。只是作為一個廠商或者經銷商,如何和他們合作而已。

  通過對照明燈行業市場前景的簡答解析得知 LED照明滲透率將持續上升,2020年預計滲透率將達到70%。再者,LED燈具更換周期為五年左右,2012年中國正式開始實施禁用白熾燈的政策,LED照明市場規模迅速擴張,2018年為首個更新周期,預計未來照明燈具的更換需求釋放仍將帶來市場空間。另外,二手房再裝修也會為照明市場需求提供增量。一般認為,舊房十年左右會有一輪裝修需求,將十年的範圍前後擴大20%,取2005—2009年來看,這段時期中國房地產迅速發展的時期,商品房銷售面積CAGR為14.3%,2018年起或將迎來第一波重新裝修熱潮,為未來的LED照明的持續發展發展提供支撐。以上便是筆者對照明燈行業市場前景的簡單解析了。


更多照明燈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照明燈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