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世界照相機市場上,數位相機已逐漸成為消費的主力產品。對於我國的照相機生產企業來說,這是一個實現跳躍式發展的好時機。傳統的照相機產品我們多年來沒能趕上國外先進企業的產品,而在數位相機上,我們雖有差距,但並不是無法追趕的距離,因此,傳統的相機企業和電子技術企業相結合,攜手開發市場上所需要的新產品,特別是質優價廉的新型產品,是完全可以和國際市場上的強手一爭短長的。
如今,數位相機已是照相機行業當仁不讓的霸主,正以極快的速度走入平常百姓家。數位相機市場也從過去清一色國外品牌占壟斷地位,到越來越多的國產名牌在激烈競爭中有了一席之地。在國內數位相機企業異軍突起的情況下,照相機行業走過漫漫長夜,迎來新的朝陽。
我國的照相機工業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發展勢頭良好。到70年代,經歷了10年徘徊期後,照相機業復甦,80年代中期,進入「黃金時期」。然而好景不長,90年代,在國外照相機大量湧入國內市場的潮流下,大多數國內照相機企業紛紛倒閉或轉行,相機品牌一度僅剩「鳳凰」、「海鷗」苦苦支撐。
進入21世紀,照相機行業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國外著名照相機企業進入國內,壯大了照相機行業的力量;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實力雄厚的IT公司涉足數位相機製造業,成為照相機行業的生力軍。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照相機行業現狀觀察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分析顯示,從2002年第三季度開始,國產數位相機逐漸開始打破相機市場上國外品牌一統天下的局面。加入數位相機生產大軍的聯想集團,以15.9%的市場份額名列第二;方正集團名列第四。這說明,國產數位相機品牌已經能在國內市場上與國外品牌較勁。
出口雖多 實力不強
近年來,國內各類照相機每年的生產量和出口量都超過了一億架,是名副其實的照相機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但卻不是生產強國。目前,我國生產和出口的照相機大部分是三資企業生產的國外品牌。
現在,我國主要照相機企業有近50家,彩擴設備主要生產企業約25家,配套、零部件生產企業近1000家。2002年,我國出口相機共計 1.08億架,其中傳統膠片相機9154萬架,數位相機1677萬架;照相機出口創匯16.71億美元,其中數位相機創匯9.01億美元。然而,國外品牌的數位相機的出口數量占據總量的71.6%,銷售金額更是達到了總額的82.9%。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首先,我國照相機行業整體水平不高,技術和管理落後,沒有競爭力。其次,國外著名照相機企業紛紛來華,占據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讓本來實力就弱的國產品牌更難生存。
但是在新世紀照相機工業成為潛力巨大的朝陽工業。這一時期,國內IT業發展喜人,很多著名的IT企業利用其所擁有的數位技術和電子科技實力進入數位相機領域,而且國內市場開發潛力巨大。
打造優勢 跳躍發展
目前,國內數位相機與國外品牌相比,差距明顯。國內很難找出一家照相機生產企業來與索尼、奧林巴斯等世界頂尖企業抗衡;而且我國數位相機開發較晚,自主設計和研發水平相對較低,缺乏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也沒有世界知名品牌。
因此,我國照相機企業應按市場經濟規律重新組織產業鏈,通過兼併、聯合等運作方式組建照相機行業的「聯合艦隊」,依靠集成優勢和規模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才能增強國產相機行業的整體實力。在市場營銷上,照相機生產企業應注重品牌營銷,進行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的研究開發,打造強勢的民族品牌。同時,還要繼續走好與國外企業合作、合資的發展道路。
另外,國內照相機企業應牢牢把握市場形勢開發產品。目前,高解析度、低價位的數位相機是市場上的寵兒,傳統照相機生產企業與IT業的緊密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多功能的數字相機,無疑是一條前途無限的新路子。
在開發數位相機的同時,與其相關的產品和技術不容忽視。數字彩擴設備和數字印表機應該受到重視。目前我國彩擴機的年產量為5000多台,其中數字彩擴機為1000多台。隨著數位相機的蓬勃發展,數字彩擴必須適應新需求,加快技術進步。同樣,數碼印表機也是數位相機發展必備的配套條件之一,有待進一步發展。
更多照相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照相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