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照相機行業分析報告 >> 2014年我國照相機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2014年我國照相機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2014-10-25 10:03:13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近日,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則面向數位相機市場的研究報告。2010-2015年中國照相機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最近一年來數位相機類產品正走向兩個極端。其中以專業單反、微單為代表的可換鏡頭數位相機在亞洲市場增長迅速,但不能更換鏡頭的可攜式數位相機(俗稱卡片機)則銷量大跌,頹勢不減。

  一直以來,關於數位相機,市場上鮮有第三方機構進行銷量統計。相比之下,各類有關智慧型手機的分析報告則鋪天蓋地。內容源於需求,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手機較相機的關注度要大得多。

  此次G FK報告顯示,卡片機的市場份額再繼續下降,筆者從行業內了解到的信息也與之類似,有日本數位相機品牌內部人士告訴我,去年國內卡片機銷量同比下滑了一半以上。

  縱觀國內的卡片機市場,如今只要1000元不到的價格,就能買到像素非常高的產品。但卡片機的問題早已不是價格高低,而是這種產品已無法適應消費者的需求。當年,卡片機革了膠捲式傻瓜相機的命,就是需求改變使然。如今智慧型手機革卡片機的命,也是如此。

  曾經有從事相機經銷的朋友對我說,手機拍照無論採用何種技術,永遠都無法達到卡片機的成像效果。他嘗試簡單描述自己的觀點,指出受機身體積影響,手機的感光元器件面積小,不具備光學變焦功能、廣角畸變嚴重,沒有專門的快門,或者快門手感極差。

  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實在話。但卡片機的用戶群對成像質量本就沒太高的要求。特別對大多數女性用戶而言,時間告訴她們什麼是感光元器件、什麼叫廣角,只會起反效果。在她們眼中,可能「美顏」這兩個字就能抵上千言萬語。這也證明了為何「卡西歐自拍神器」能成為卡片機中碩果僅存的代表——— 它以用戶需求為導向,而不是以技術為導向。

  或許智慧型手機的成像效果的確不如卡片機,但現實情況是,人們用手機拍照拍得不亦樂乎。在他們看來,便攜、簡單、好玩才是日常拍攝的重點。對比來看,卡片機反而顯得有些技術過剩了。

  有意思的是,智慧型手機品牌在拍照功能上的激烈競爭,也讓卡片機當了炮灰。在許多手機的功能介紹中,只要涉及拍照部分,卡片機總會被拉來「墊背」。比如VIVO主打拍照功能的手機X shot,被稱作全球第一款具備光學防抖功能的手機,而光學防抖是卡片機等數位相機產品才有的技術。

  又比如HTC one,官方特別強調這款機型使用了UltraPixel超像素技術,犧牲像素數以換取更明亮、更通透的成像畫面。另外還配有雙攝像頭和雙閃光燈,這些都是有實力取代卡片機的重要因素。

  除了在智慧型手機大潮中惶惶不可終日外,卡片機的「籍貫」和身份實際上也在加速這類產品的沒落。如今,除了韓國三星外,絕大多數的數位相機都是日本品牌。數十年來,日本電子企業認真做事的態度總是和「固步自封」形影不離,這種特質事實上加速了卡片機的沒落。

  和許多日本企業一樣,數位相機品牌也改不了「長線作戰反應慢」的問題。比如相機企業在中國的機構向總部反映稱,現在受智慧型手機的衝擊,卡片機完全賣不動。但日本總部的卡片機團隊依然在研發新品,導致中國分公司明知道結果是徒勞,也只能硬著頭皮去推。

  這種情況曾經出現在日式手機身上,近十年來,從東芝、松下,到NEC、夏普,憑藉各自風靡日本市場的絕活,它們都曾在中國市場上紅火過。然而,每當一股潮流過去,這些日本手機品牌在海外市場本土化策略又不成功時,問題就來了。如今除了國際化程度足夠高的索尼外,在日本以外的市場中,日式手機幾乎絕跡。

  總而言之,在宇博智業市場研究員看來,卡片機市場繼續萎縮已無法改變,但智慧型手機無法對可換鏡頭數位相機構成直接競爭,加之利潤貢獻高,理應加大力度發展。我的觀點與之類似,但還要再激進些--如果做來做去都做不出像「自拍神器」這種能一炮而紅的產品,還是趁早把精力從卡片機上移走,去做些更有「錢途」的事吧。

更多照相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照相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