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治療儀行業分析報告 >> 2014-2015年我國治療儀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

2014-2015年我國治療儀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

2015-12-04 14:29:57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據治療儀行業現狀了解,人類對抗疾病的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即預防、診斷、治療、康復。生物醫學工程學的興起和迅速發展為人類對抗疾病提供了有效手段,出現了大量運用現代科學最新成就的現代化醫學電子儀器,從而大大增強了人類抵抗疾病的能力。以治療醫學為例,除了藥物和手術治療外,各種新的物理治療方法及相應的儀器開始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僅從治療儀這一側面介紹一下發展現狀與趨勢

  現代理療技術是伴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興起的。由此不僅出現了利用靜電、交直流電、無線電磁波、雷射、紅外、超聲、高能粒子等效應的新的物理治療手段和方法,而且使傳統的理療方法注人現代科學技術新內容。例如現代化的熱療已從古老而簡單的日曬、火烤、熱慰,發展為傳導熱療法、輻射熱療法、深部透熱療法等數十種,並廣泛應用了電磁波、超聲波、雷射等現代化熱源。在治療機理上,已從過去單純的用升溫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達到治療目的的熱療,發展為基於多種治療機理的熱療技術,如利用降溫技術降低新陳代謝與耗氧量用於低溫麻醉和移植器官的保存,用適當的溫度破壞原細胞的生存以破壞腫瘤和體內病變組織或用於切除等。

2014-2015年我國治療儀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

  幾種新型現代化治療儀

  1.前列腺治療儀

  前列腺肥大是中老年男性常患的疾病。據不完全統計50歲以上男性的發病率約占50%,並隨年齡段的增長而增加,其主要的臨床表現是尿頻、尿急、排尿費力、尿不淨、夜尿次數增多等,患者輕則影響工作休息,重則可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威脅生命。過去主要依靠藥物和手術切除,自以色列醫生 Sarvaclio採用經直腸和經尿道的體腔熱療醫治前列腺增生以來,僅數年便獲得很大發展,成為泌尿科臨床治療上一個重大進展.這種非手術治療技術,由於它無痛,無創,安全,操作簡便,療效高(單次一療程)等優點,受到醫生及患者普遍歡迎,臨床上競相採用,各國競相推出產品,以、法、德、日、美等國均有產品問世。我國自1991年先後引進以色列的射頻前列腺治療儀和法國尿道微波熱療機之後,不到一年我國自行研製的經尿道前列腺微波熱療儀便展示在北京第二屆國際醫療儀器展覽會上,與此同時多家製造的前列腺射頻治療儀也紛紛推出。

  前列腺治療儀的作用原理是:利用射頻電磁波(一般200kHz左右)或微波(一般採用9巧MHz)作為熱源,根據1866年Busch提出的生物細胞在42一45℃上即會發生病理變化,由急性壞死到組織纖維化和萎縮的原理,以43一45℃恆溫持續作用於靠近尿道的前列腺腺體(微波熱源恆溫1小時,射頻熱源恆溫3小時),使之發生病理變化,組織萎縮,纖維化,從而拓寬了尿道通路,緩解了對尿道的擠壓,消除掉病人尿梗阻症狀從而達到治療目的,而對正常組織結構沒有損傷。

  各種前列腺治療儀總有效率一般都在70%以上,而且都是主觀症狀改善優於客觀指標。

  目前前列腺治療儀的熱源主要是微波和射頻,微波熱療與射頻前列腺熱療哪個更優,是目前這項治療技術的熱點問題,至今無定論,微波產生在前,射頻發展在後,但1992年9月新加坡國際會議上26篇前列腺熱療的論文中微波占了有23篇,核心問題是安全,有效,治療劑量和合理的熱分布曲線,再加上技術實現上的難易,二者各有優缺點。

  射頻加熱是根據人體的肌肉組織是個導體,但不同的肌肉組織有不同的導電係數。當射頻信號流經人體時,肌肉內就會產生焦爾熱,不同的組織和不同的血運情況,產生的焦爾熱也不同。射頻信號的導人是通過兩個電極完成的,一個電極安裝在一般雙腔導尿管的前端,插人患者尿道,管內設備能起生熱和測溫兩種作用,另一電極分成兩部分貼在兩大腿內側(稱作外部電極),顯然電流密度最大的部位是尿道電極周圍的前列腺組織,從而使前列腺組織溫度升高.微波加熱是靠微波天線輻射加熱,其特點是表體和內部的溫升同時發生。頻率915MHz的微波皮膚穿透深度可達2一3cm,對前列腺增生病變部位而言正好符合要求,是較理想的工作頻段,過深過淺都無益處。微波前列腺熱療儀設計上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要在微波熱場中增加一個冷溫場,這樣尿道黏膜的溫升可低於前列腺內部的溫升,從而可以在尿道黏膜不受損傷的情況下恆溫治療,達到理想療效。實現的方法是在尿道治療探頭的導管中,除了安裝有微波天線、測溫頭外,還需溫控傳感器、導管、計算機等技術,通常只能採用微波間斷測溫。法國微波癌療儀採用了輻射計連續測溫技術,效果較好,目前國內水平還達不到。射頻治療,結構較簡單,容易實現連續測溫控溫,精度容易保證,但外部電極部位要防止出現燙傷。

  熱源器件,射頻目前大都採用高功率VMOS管,輸出功率15一50W,微波熱源,目前也開始採用固態源,輸出功率一般50W-60W,

  雷射前列腺治療儀也已開始問世,雖還不普及但很受各方關注,其主要特色是有助干改善客觀指標。

  2.微波高溫癌療儀

  微波癌療儀也是利用微波(目前使用的頻率主要為2450MHz和915MHz)能量使體內病變部位升溫,以破壞原細胞生存的一種熱療技術。治癌機理為癌細胞富含水份,微波輻射照射到癌組織後迅速被吸收並轉化成熱能,當癌腫區被加溫到41.5一44 C時,即可抑制癌細胞核酸的合成,導致癌細胞死亡,同時,加熱可使癌細胞漿內溶酶體活性增加,產生新的溶酶體,使癌細胞產生不可逆轉的毀壞。當微波產生的高溫大幹60℃時,可直接凝固癌組織,使之變性,壞死,周圍小血管痙攣,血管內皮破壞,血栓形成,同時達到止血效果。

  微波癌療的關鍵技術問題也與微波前列腺熱療機類似,首先是加熱部位的測溫與控溫,目前國內主要採用微波間斷測溫,對測溫、控溫精度均帶來一定影響,另外為使非病變部位不受損傷,除控溫以外,天線外形和位置的設計是另一個重要問題。

  此外,利用加熱治癌的熱源,也類似地可以用超聲波,射頻或雷射,目前國內已有電子部十二所等單位研製出微波高溫癌療儀投人市場。

  3.高頻電刀

  高頻電刀現在已經發展成外科手術中不可缺少的常規設備,國外已經普及,國內從60年代起就有了國產電子管式和火花放電式高頻電刀,90年代以來追蹤國外技術出現了多種採用VMOS功率管固態源的高頻電刀和微波電刀,是國內目前又一個醫療產品熱點。

  電刀的主要功能有電切、電灼、單極電凝、雙極電凝等,功率不超過300W,根據不同的手術需要,可給出不同的功率,適用干普外,胸外,泌尿外科,婦利一等外利一手術,由於電刀切口小,止血好,操作方便,很受手術醫生歡迎。

  電刀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切口組織過度燒傷後的碳化;刀頭組織碎片粘連;神經肌肉刺激過大;中性電極對組織的意外燒傷。由於在臨床上電刀常要與監護儀器同時使用,因此還出現過電刀引起心電圖機電極處皮膚燙傷的病例,解決這些問題的技術上關鍵是:刀口功率的自適應控制;刀口的表面處理工藝以及儀器的自動安全保護,這些問題雖尚未獲徹底解決,但已有有喜的進展。

  值得一提的是氫氣電刀的產生與發展,它是最新一代的高頻手術器械,氫氣是一種性能穩定、對人體無害、不會燃燒和爆炸的惰性氣體,在高頻高壓電流作用下,能產生大量導電性極好的電離子,使能量得以迅速傳遞到創面,產生特殊止血效果,並減少組織損傷,使手術後創面癒合加快,國內已有這類產品推出.

  4.體外衝擊波碎石機

  這種治療機是利用機械振動(用聚焦的衝擊波或聚焦的連續超聲振動)從體外用非手術方法把人體深部的病變結石(膽結石,腎結石,輸尿管結石)振碎,然後自然排出體外,衝擊波碎石的基本原理是:水下火花放電產生的衝擊波經半橢球反射體反射進人體內,通過超聲成象或x射線定位,聚焦在結石上,在衝擊波多次作用下,結石粉碎,自然排出。我國的碎石機在80年代底仿製成功,曾成為熱門產品,但由於技術上還不很成熟,振動波場分布及碎石機理也不夠清楚,治療中出現過損傷和大量出血的病例,有待進一步解決提高。

  5.電化學癌療儀

  離子導人療法是傳統的利用電化學作用的治療方法,具體作法是利用直流電將藥物離子透人機體,80年代中瑞典科一學家Ordensdrom提出用更大的直流電直接接人人體組織,造成腫瘤組織的強烈電化學反應從而殺傷癌變組織,起到癌療作用,不久我國學者辛育齡教授首先將這一技術引人我國,先後有多家醫院開展了臨床研究,先在接近體表的皮膚癌,乳腺癌,甲狀腺癌上應用,後又發展到體內肺癌的治療,獲得了顯著療效,目前的技術關鍵是電流劑量學的研究,及合理的治療條件和方法的研究,國內已有多家公司研製出產

  6.體外反搏技術

  由於主動脈內的氣囊反搏技術療效顯著,很受國外重視。以前一段時期內對體外反搏技術有所忽視,但實際上體外反搏技術是一種無創性的能治療多種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技術,比較適合我國國情。80年代中,我國引人新的電子技術發展了壓縮空氣體外反搏技術,並廣泛地進行了臨床試用,特別在冠狀動脈病例上獲得顯著效果,因而重新受到美國等已開發國家的重視,並成為我國國產醫療儀器能立足技術已開發國家的首例。目前國內已有十多個品種的產品,並且技術上還在繼續改進和提高。

  此外我國生產的直線加速器等放射治療儀器,各種雷射治療儀器,各頻段電磁波治療儀器,配合介人性治療的內窺鏡及微小操作器械,結合傳統醫學包括針刺療法、經絡學說等的器械與儀器等等,均在醫療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篇幅所限不再一一介紹.

  毫米波、亞毫米波、遠紅外弱功率治療技術

  弱功率毫米波、亞毫米波、遠紅外輻射用於治療,近幾年引起國內外重視。蘇聯多次報導了弱功率毫米波治療儀的研製使用情況,美國報導了毫米波照射對預防輻射損傷的動物(貓)實驗結果,我國近幾年來也出現了小功率毫米波治療儀.採用南京固體器件研究所功率為70M W左右的八毫米體效應管,通過大量臨床實驗表明,對十幾種疾病均獲良好效果,特別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效果顯著.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92例潰瘍病人臨床使用表明,20天治癒率為71 0,%,明顯高於藥物治療組的療效(僅8%),及超短波組的療效(僅9%),而且毫米波治療,一般療程可縮短一半.

  治療儀市場評估報告顯示,遠紅外治療儀已成為我國近兒年保健醫療儀器的一個熱門,由於其治療保健範圍寬,使用方便,對身體有益無害,價格也能承受,很受人們歡迎。這類儀器包括各種類型的寬頻譜紅外治療儀和各種名稱的紅外儀,經過北京理工大學等有關科研單位實驗證明:凡是療效較好的,其共同特點是:功率峰越偏向中遠紅外段,其長波段紅外成份越豐富效果越好,而功率本身僅要求有微熱感,不要求有太大功率.

  臨床實驗及使用表明這類儀器不僅對燒傷消炎,鎮痛解痙,凍瘡治療,關節炎,皮膚疾患有療效,而且對改善血液循環,各種潰瘍病也有明顯治療和保健作用。某公司的廣譜治療儀,經衛生部工業衛生實驗所通過嚴格的動物(純種小鼠)模型基礎實驗表明:對輻射損傷具有免疫功能增強的作用,因此得出該儀器有預防輻射損傷作用傾向的看法,實際上它們的使用範圍還在繼續被發展和擴大.

  由於治療機理目前還不能作出科學的闡述,某些公司出於商業利益,對療效作了過分誇大的宣傳,對機理提出了人體頻譜諧振,信息治療等等沒有科一學根據的解釋,這對這項治療技術的發展不僅無益而且不利.然,低功率毫米波及遠紅外的生物效應及非熱生物效應的機理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它對這項技術的發展和推廣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我們特別重視。

  目前對低功率電磁波生物效應的作用機理已經提出的有一定科學根據的理論與假設有:粒子對細胞膜的穿透理論,跨膜粒子的迴旋諧振理論,生物系統中的相干振盪理論等,其中生物系統中的相干振盪理論對毫米波遠紅外生物效應使用機理的研究比較有成效,能在一定程度上較科學地闡明這個問題。

  總之,如果治療儀產生的輻射頻譜,能與生物大分子相干膜振盪頻率一致,就能夠以遠低於各國電磁輻射安全標準的弱電磁能,激發產生較強的受激相干共振吸收效應,使電磁能很易被人體皮膚和皮下組織吸收,並通過所產生的生物熱及非熱效應作用於皮膚感受體、神經未梢、毛細血管及免疫細胞,起到治療作用,同時還可通過神經系統和體液系統的傳導,作用於大腦中樞和遠離的器官,對整個人體起到良性的調整作用。也許這就是目前毫米波治療儀及各種寬頻譜紅外治療儀能在某些疾病治療上取得療效的原因。

更多治療儀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治療儀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