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飲品是中藥產業鏈中最重要一環。自2004年以來,我國中藥飲品行業一直保持強勁增長勢頭,截止到2018年行業規模達到260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速度保持在15%左右,以下是中藥飲品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國中藥飲品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銷售收入從2010年的615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956億元,2010年-2017年複合增速高達21.27%,預計未來能夠維持15%左右年增速,到2018年規模近2600億。中藥飲品行業分析指出,行業毛利潤同樣保持20.10%高複合增速;毛利率始終穩定,保持在8%左右。
2018年,我國中藥工業產值超8000億元,占醫藥工業的不到30%,其中中成藥超六千億元,中藥飲品近兩千億元。中藥飲品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認為,可以根據國務院頒布的《中 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8-2030年)》,將力爭到2020年中藥產值占醫藥工業在30%以上。
慢性病是中藥飲品的主要治療領域之一。我國有慢性病的確診患者已超2.6 億人。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已經占到我國每年總死亡人數的85%,導致的疾病負擔已占總疾病負擔的70%。慢性病最突出特點是複雜性,其治療需要通過全面調理來改善病情。無論是從醫學的本質要求,還是從世界的健康趨勢看,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防治疾病、保健養生、臨床運用等方面的作用,大力發展和推廣中醫藥事業都是醫藥行業的必然趨勢。中藥飲品市場的發展空間巨大。
2018年,我國67家A股中藥飲品企業營收共計1836.53億元。其中38家中藥飲品企業營收超10億元,8家中藥飲品企業營收超50億元,其中康美藥業、雲南白藥、白雲山、天士力4家公司營收超100億元。中藥飲品加工行業普遍發展較好,行業集中度低。
其中,營收前五的企業分別為:康美藥業、雲南白藥、白雲山、天士力、同仁堂。除同仁堂外,另外4家中藥飲品企業營收均高於100億元,康美藥業營收195.15億元,雲南白藥營收180.08億元,白雲山和天士力營收分別為159.67億元和111.62億元。同仁堂營收97.83億元。
我國中藥飲品生產企業數目眾多、企業質量參差不齊,目前行業龍頭康美藥業可生產中藥飲品1000多個種類,2萬多個品規,但其市占率只占2%左右。中藥飲品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指出,近幾年國家大力鼓勵中藥飲品行業的發展,相繼提出中藥飲品不納入集中採購、不取消加成(2018年9月份前所有醫院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品不計入內)、不計入藥占比等一系列保護政策。
面對數量眾多的不規範企業,國家相關監管部門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各種方式監管探索,現狀仍然不容樂觀。第三方監管雖已規劃建設,但尚未開始發揮作用。大多數醫院藥房僅從外觀形狀對飲片質量進行區分,面對市面上層出不窮的假冒偽劣手段,對飲品質量的控制相當乏力。中藥材經營企業對藥材質量控制的手段也較為單一,且由於其經營主體的特殊性,監管比較薄弱,甚至成為制假中藥飲品質量全過程控制體系售假的源頭。以上便是中藥飲品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中藥飲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中藥飲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