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根據「大氣灰霾成因與來源研究」成果,採取精準防控灰霾措施,2016年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237天,分別較2014年、2015年多出55天、45天。
為積極應對大氣污染的各種挑戰,武漢市科技局於2013年底投入科研經費1500萬元,啟動「武漢市大氣灰霾成因與來源研究」項目。根據研究結果:工業生產、機動車、燃煤和揚塵是武漢PM2.5和PM10的共同來源,即武漢灰霾的四大元兇。其中PM2.5最主要來源是工業生產,占比接近三分之一;PM10最主要來源是揚塵,占比四分之一。
基於該項研究,武漢市重點從深化企業大氣污染治理、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嚴格控制城市揚塵污染、強化機動車污染防治、加強社會生活及農業污染防治等方面入手,實施精準防控,近3年來空氣品質得到有效提升。
武漢灰霾的四大元兇是如何測出的?1月15日武漢市環境監測中心向記者介紹,課題組選取PM2.5環境受體採樣點位共5個,PM10環境受體採樣點位共9個。自2014年他們開始連續進行樣品採集,歷時一年多,完成顆粒物固定污染源樣品、開放源樣品和環境受體樣品的採集工作,共獲得1300多套樣品。採樣分析得到數萬個數據,最終得出武漢市大氣顆粒物綜合來源解析結果。
2016-2021年中國空氣品質監測儀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表明,課題組通過對各監測點一年以上的數據分析發現,武漢市PM2.5來源為:工業生產排放占比32%、機動車排放占比27%、燃煤源占比20%、揚塵源占比9%、其它來源占比12%,武漢市PM10的來源為:揚塵源占比25%、燃煤源占比22%、工業生產排放占比21%、機動車排放占比19%、其它來源占比13%。
根據空氣污染的傳輸性特點,污染來源又分為本地和外源性污染。從總體濃度上講,武漢市顆粒物污染本地排放占主導作用,外源輸送也至關重要。本地顆粒物污染占比呈現明顯的季節性特徵,夏季最高,春秋次之,冬季最低。PM10本地排放占比高於PM2.5,PM10占比為51%-75%,而PM2.5在36%-65%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