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主要分析要點包括:
1)PMI行業內部的競爭。導致行業內部競爭加劇的原因可能有下述幾種:
一是行業增長緩慢,對市場份額的爭奪激烈;二是競爭者數量較多,競爭力量大抵相當;
三是競爭對手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大致相同,或者只少體現不出明顯差異;
四是某些企業為了規模經濟的利益,擴大生產規模,市場均勢被打破,產品大量過剩,企業開始訴諸於削價競銷。
2)PMI行業顧客的議價能力。行業顧客可能是行業產品的消費者或用戶,也可能是商品買主。顧客的議價能力表現在能否促使賣方降低價格,提高產品質量或提供更好的服務。
3)PMI行業供貨廠商的議價能力,表現在供貨廠商能否有效地促使買方接受更高的價格、更早的付款時間或更可靠的付款方式。
4)PMI行業潛在競爭對手的威脅,潛在競爭對手指那些可能進入行業參與競爭的企業,它們將帶來新的生產能力,分享已有的資源和市場份額,結果是行業生產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售價下降,行業利潤減少。
5)PMI行業替代產品的壓力,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能滿足同樣需求從而可以相互替代的產品競爭壓力。
PMI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是分析PMI行業市場競爭狀態的研究成果。市場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從各自的利益出發,為取得較好的產銷條件、獲得更多的市場資源而競爭。通過競爭,實現企業的優勝劣汰,進而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研究PMI行業市場競爭情況,有助於PMI行業內的企業認識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並掌握自身在PMI行業內的競爭地位以及競爭對手情況,為制定有效的市場競爭策略提供依據。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5%,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製造業景氣水平繼續回升。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PMI為51.2%,比上月下降1.3個百分點,高於臨界點;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9.9%和49.6%,比上月上升0.7和3.3個百分點,均低於臨界點。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低於臨界點。(國家統計局)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副總監Annabel Fiddes表示,日本最新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顯示,3月份製造業和服務業活動均出現萎縮,表明企業第一季度表現令人失望。標普全球編制的au Jibun Bank PMI顯示,私營部門商業活動自去年10月以來首次下降,Fiddes還指出,企業對未來活動的信心降至2020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DHF Capital執行長兼資產經理Bas Kooijman表示,這些數據可能抑制日元人氣,國內活動疲軟會降低日元的吸引力。他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日元前景仍與日本央行的政策決定有關,預計日元近期將保持承壓,部分原因是經濟數據疲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