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主要分析要點包括:
1)中國製造行業內部的競爭。導致行業內部競爭加劇的原因可能有下述幾種:
一是行業增長緩慢,對市場份額的爭奪激烈;二是競爭者數量較多,競爭力量大抵相當;
三是競爭對手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大致相同,或者只少體現不出明顯差異;
四是某些企業為了規模經濟的利益,擴大生產規模,市場均勢被打破,產品大量過剩,企業開始訴諸於削價競銷。
2)中國製造行業顧客的議價能力。行業顧客可能是行業產品的消費者或用戶,也可能是商品買主。顧客的議價能力表現在能否促使賣方降低價格,提高產品質量或提供更好的服務。
3)中國製造行業供貨廠商的議價能力,表現在供貨廠商能否有效地促使買方接受更高的價格、更早的付款時間或更可靠的付款方式。
4)中國製造行業潛在競爭對手的威脅,潛在競爭對手指那些可能進入行業參與競爭的企業,它們將帶來新的生產能力,分享已有的資源和市場份額,結果是行業生產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售價下降,行業利潤減少。
5)中國製造行業替代產品的壓力,是指具有相同功能,或能滿足同樣需求從而可以相互替代的產品競爭壓力。
中國製造行業市場競爭分析報告是分析中國製造行業市場競爭狀態的研究成果。市場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從各自的利益出發,為取得較好的產銷條件、獲得更多的市場資源而競爭。通過競爭,實現企業的優勝劣汰,進而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研究中國製造行業市場競爭情況,有助於中國製造行業內的企業認識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並掌握自身在中國製造行業內的競爭地位以及競爭對手情況,為制定有效的市場競爭策略提供依據。
國泰君安表示,全球資本和貨物流動顯示美國主導的製造業回流正在進行。往後看,預計美國國內和對外投資將持續加碼,日韓及印度/越南等新興經濟體將繼續承接產業鏈轉移,而歐洲製造業提升難度較大。考慮到海外製造業體系的完備性較弱,部分面臨人力和原材料成本壓力,製造業回流進程存在較多困難,進展速度可能逐步放緩。而中國製造業體系完善,有望憑藉產品性價比和部分領域的技術先發優勢,繼續在國際市場保持競爭地位。相關出海投資線索:①新興經濟體基礎設施和產能建設加速,中國工程機械/船舶/電網設備/基礎化工受益;②中國消費品性價比優勢突出,非美國家出口加速,關注家電/家具/紡服;③中國在部分領域具備技術和產能優勢,產能出海挖掘需求增量且規避貿易限制,關注電子/鋰電/汽車及零部件等。
根據Omdia《智慧型手機顯示面板情報服務》的數據,2024年上半年,中國可摺疊OLED出貨量預計將達到640萬台,超過三星顯示在韓國出產的570萬台。在此期間,中國製造的可摺疊OLED預計將占可摺疊OLED總出貨量的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