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藥行業供需分析報告的主要分析要點是:
1)原料藥行業產能/產量分析。是指統計分析生產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可生產出的商品總量以及已生產出的商品總量;同時分析這一時期內原料藥行業產能/產量結構(區域結構、企業結構等)。
2)原料藥行業進出口分析。是指統計分析同上時期內原料藥行業進出口量、進出口結構、以及進出口價格走勢分析。
3)原料藥行業庫存及自用量等分析。
4)原料藥行業供給分析。市場供給量不等於生產量,因為生產量中有一部分用於生產者自己消費,作為貯備或出口,而供給量中的一部分可以是進口商品或動用貯備商品。
5)原料藥行業需求分析。是指統計分析上述時期內下游市場對原料藥行業商品的需求總量分析;同時分析這一時期內下遊行業需求規模、需求結構以及需求總量的區域結構等。
6)原料藥行業供給影響因素分析。包括價格因素、替代品因素、生產技術、政府政策以及下遊行業發展等。
7)原料藥行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包括可支配收入改變、個人喜好的改變、借貸及其成本、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價格轉變、人口數量和結構、對將來的預期、教育程度的改變等。
原料藥行業供需分析報告是基於經濟學中有關供需關係理論為基礎的分析成果。原料藥行業市場供給是指生產者在某一特定時期內,在每一價格水平上願意並且能夠提供的一定數量的商品或勞務;原料藥行業市場需求指的是下游有能力購買,並願意購買某個具體商品的欲望,顯示的是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價格升降,某個體在每段時間內所願意買的某商品的數量。
國泰君安證券研報認為,原料藥行業處於藥品產業鏈上游,為藥物活性成分,從源頭決定藥品質量。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加重及慢性病發病率提升,疊加新藥物範式疊代拉動終端藥物需求提升,推動上游原料藥行業持續擴容。中國由於工程師紅利、環保及成本優勢過往承接全球原料藥生產重心轉移,為全球主工廠之一。當前本土供應鏈逐步從低附加值大宗原料藥向專利及特色等高價值原料藥轉型,此外「中間體—原料藥—製劑」一體化及CDMO布局推動行業發展破局,空間顯著。2022—2023年受地緣政治衝突影響下上游原材料成本及運費上漲、去庫周期下終端產品價格壓力以及印度產業鏈競爭,原料藥板塊盈利能力承壓。2024年一季度,季度營收利潤環比改善,盈利能力觸底回升,行業去庫周期接近尾聲,終端產品價格企穩有望向上修復。
華鑫證券研報指出,下半年,持續低價競爭並不能為原料藥產業帶來良性發展,判斷更多原料藥企業會改變競爭策略,推動價格回升。需求方面,新原料藥品種為中國企業提供了機遇,如GLP—1原料藥,專利即將到期品種的原料藥。中國企業憑藉高效率,高質量的優勢快速切入上游供應鏈。雖然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有抬頭的趨勢,但仿製藥的競爭就是效率和成本,中國企業開發原料藥的時間效率領先,成本的優勢則貫穿上下游供應鏈。7月起原料藥企業的經營業績將陸續公布,部分景氣好轉的品種帶來的業績轉變有望逐步見證。建議關註:天新藥業、浙江醫藥、富祥藥業等。
太平洋證券發布研報稱,2024年Q1,原料藥板塊毛利率為36.38%,同比-0.82pct,環比+1.56pct,淨利率為12.78%,同比+0.73pct,環比+18.32pct,淨利率同比提升主要原因是期間費用端同比下滑1.48pct,環比大幅改善的主要原因是減值影響大幅減弱。2023-2026年,下游製劑專利到期影響的銷售額為1,750億美元,相較2019-2022年總額增長54%,多個重磅產品專利將陸續到期,專利懸崖有望帶來原料藥增量需求,預計2024年Q2-Q3原料藥板塊需求端有望逐步回暖,迎來β行情。